【因约眺望专栏】失败真的为成功之母吗?那可不一定!
Image-Description

「神是帮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诗篇54:4)

 

失败为成功之母?答案:那可不一定喔。

 

当我们失败时,朋友或师长总是勉励我们:「失败为成功之母」,也举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尝试万次失败才发明电灯的故事激励我们。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有一万种无法成功的方法。」

 

一般人的观念以为:失败会带来成功。大脑科学告诉我们:「失败」和「成功」是两件不相干的事;但不小心,他们的结局是一样-大灾难。

 

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额尔·米勒(Earl Miller),以猴子做实验发现:如果猴子做了一件成功的事,牠重复该动作所需的时间变短,并且随着次数增多,时间缩得更短。另一方面,如果猴子做错了一件事,要牠重复该件事所需的时间并没有差异。

 

米勒教授认为:「成功」会使脑部接受一种讯息,强化大脑可塑性,改变脑部,增加其尔后动作效率;这种效率增强会逐步堆垒,以致越来越成功。反之,若果「失败」,这经验在脑部并「没有」留下相关资讯,提供牠下一次重复动作之参考。

 

可见一个失败的人尔后若有所成功,并不是「失败」使脑部自动地进入下一次的「成功」;「失败」不是「成功」必然的妈妈。

 

根据米勒的实验,应用在管理学上,就衍生了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马太福音13:12)财富会越集中在少数越来越成功的人身上。如果应用在政治上,就会有「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或民主进步的政府会越来越朝极权发展的现象。上世纪希特勒就是最有名的案例:他在政治上逐步成功,最后登峰造极,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

 

成功会催化下一次的成功,因为成功带来喜乐,增加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等愉悦神经传导物的产生,而进入大脑报偿迴路,口味越来越重,形成「上瘾」,例如:官瘾、贪瘾等。

 

隔年(2010年),法国的朱连·荣格(Julien Jung)利用脑波显影术指出:前额叶皮质(与理性、认知有关)、眶额叶皮质(与情绪、报偿有关)等各脑区或其对外连结活性,也会随着成功或失败,分别有所增、减。因此,失败会造成焦虑、惊惧等负面情绪与思想,而影响行为,或一阙不振,或恶从胆边生,后来造成个人以及週遭更大的灾难。

 

2023年,深圳与吉林大学合作、使用核磁共振大脑显影术,则观察到:成功或失败都会影响背内侧前额叶与岛脑(与上瘾有关、可将渴望转化为取得满足)。但失败还会增加前扣带迴活性;该区域与注意力分配、奖励、决策、道德及伦理、衝动控制、错误检测与纠正、情感等有关。

 

这意味着:只有前额叶皮质(掌管理性)之上有正向的「上位」(Superior)存在,如正信宗教或道德、伦理,来引发顿悟与正向改变,才有可能另外启动美好成功的下一步。

 

最善美的「上位」,就是真神耶稣基督。​

 

「神经神学」建议:「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篇121:1-2)

 

(文章授权/潘荣隆)

author

潘荣隆

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荣誉讲座教授。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