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经笔记】不要让教会事务上的忙碌,佔去你的属灵生活
Image-Description

好撒玛利亚人

一、律法师试探耶稣(25-28节)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甚么才可以承受永生?』」(25节)

 

「律法师」: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属法利赛教派。

 

这律法师是摩西律法的专家,他企图试探主耶稣,也许他以为主会否认律法。律法师提出:「当做甚么才能得永生?」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只可惜他提出问题的动机不对。

 

此处实际是用「继承永生」,表示律法师认为他的身分本来就会有永生的应许,问题只是怎样「实际继承」罢了。或者说律法师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持续留在永生群体之中」?

 

耶稣既知他是律法师,就以他在律法上所唸的反问他(26节)。律法师的答覆,主回应说很正确,与主在马太福音的答覆很相符(参太二十二35-40)。主把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归纳成诫命的总纲:「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27节)

 

乍看上去,主好像是教导人以遵行律法来换取救恩。实情不是这样。神从未试图告诉任何人因守律法而得救,十诫是颁佈给那些已经有罪的人。律法的目的不是把人从罪中拯救出来,而是叫人知罪;律法的功用是向人显明他是个满身罪污的人。

 

因此,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节)是纯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要引导他明白真理。人若真的能做到以全人来爱神,并且爱邻舍如同自己的话,就可以承受永生。问题乃在于我们根本无法作到这个要求,因此必须投靠救主,仰望祂施恩拯救,藉此得着永生。

 

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29-37节)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29节)

 

耶稣对律法师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主一句话就击破他要试探主的企图,然而他继续问:「谁是我的邻舍呢?」这是闪避的技俩。

 

主耶稣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故事的情节耳熟能详,被强盗抢劫的受害人(肯定是一个犹太人),半死的躺在往耶利哥的路上(30节)。犹太祭司和利未人拒绝施予援手(31-32节)。

 

祭司与利未人见死不救,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或避免接触死尸沾染不洁,有碍执行宗教仪式。这一幅景象生动、有力的表达了犹太人礼仪律法上的错误。为了保持律法上的洁净,他们把道德的準则和做人的责任都丢掉了。

 

结果反而是一个被犹太人憎恨的撒玛利亚人来施予援手(33节),他为受害者进行急救,把他带到店去(34节),并提供照应伤者的费用(35节)。

 

「用酒和油倒在他的伤处」(34节):酒和油是居家必备之物,可以敷裹伤口。「油」可以减轻苦痛,「酒」有消毒作用。

 

「二钱银子」(35节):「两个得拿利」,这个数量的银子,是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约够在小旅店食宿月余。

 

「我必还你」(35节):他所付的只像是订金,现在他的承诺是其他的费用。这个人应该是守信用的人,店主显然也知道他的话可靠。

 

当律法师听完主所讲的故事,被问到谁是那被强盗打伤之人的邻舍时,他说就是那怜悯他的(36节)。

 

主说:「你去照样行吧。」(37节)如果一个撒玛利亚人能藉着怜悯一个犹太人,而证明自己是他的真正邻舍,那么,全人类都应该互为邻舍了。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巧结,故事以「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问题开始,但以另一个问题作结:「你是谁的邻舍?」

 

这个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家公认的律法的总纲却完全没有做到;反而犹太人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倒在真正实践这律法。

 

律法的基本是爱神和爱邻舍,要有怜悯,律法的精神才能实现。若只为保障一己安全,或者只顾拘泥条文,罔顾爱神爱人的责任,是对律法精神的破坏。爱邻舍就是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

 

马大和马利亚(38-42节)

 

一、主所爱的家庭(38-39节)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祂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这个在伯大尼的家庭有姊弟叁人:马大、马利亚和一个小兄弟拉撒路,他们都是主耶稣素来所爱的(参约十一5)。

 

马大和马利亚两姊妹都热心爱主,但她俩却有不同的性格。马大爱主的表现在为主预备食物,忙忙碌碌,而马利亚却只是单单亲近主,坐在祂脚前听祂讲道。

 

二、马大埋怨受责(40-42节)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她来帮助我。』」(40节)

 

「心里忙乱」: 塬意是「被某事牵累」、「使心情纷乱」。

 

「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这话是指责耶稣,让马利亚独享清閒,而她一人为服侍而忙碌,要求耶稣命令马利亚也起来帮忙。此处马大虽然称唿耶稣为「主」,却命令耶稣照她的方式做。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41-42节)

 

马大被主责备不是因不事奉,或事奉时做错了事,乃是由于她「心里忙乱」(40节),又到主前控告妹子马利亚不帮助她侍候。主也并非责备她的侍候有何不对,但指出她「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41节)。这正是今天许多事奉主的人的通病。

 

主轻唿她「马大!马大!」这是何等恳切与爱怜的唿唤,主耶稣盼望马大能明瞭祂的心意,一改侍候主当中的错误心态。主并非说马大不需要去作侍候的工夫,只是提醒马大在侍候上还有一件不可少的事,就是把握机会靠近主听祂讲道(42节)。

 

主以连连称讚马利亚的方式提醒马大甚么是最好的、不能夺去的福分。马大的事奉很容易被人称讚,马利亚却容易被人误会,但主的心意是明显的,我们当明白何为合主心意的事奉。

 

上帝的话语是一切事奉的基础和根本,不要让教会或个人事务上的忙碌活动,分散或者佔去了应该用在神话语上的注意和时间。

 

马大一心一意想做个尽责的主人,马利亚一心一意要做个好门徒。耶稣在这个家庭裡的责任不是来作客人,而是要完成祂传道的使命。耶稣责备马大让物质上的忙碌妨碍了属灵的生活。

 

这一段放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后面,且是独特的题材,作者显然是要告诉读者怎样才是真信仰,值得我们去深思。

 

《爱的表现》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十27)

 

一位山裡的弟兄有一块梯田,正种在不信的邻居的梯田上方。这年,两人都种上水稻。在稻禾正勐长的时候,连接晴了半个月,梯田缺水了。

 

这位弟兄不计辛苦地去山下挑水灌田,第二天清早去田头一看,水已被下层梯田的邻居放去了。第二天,这位弟兄又辛辛苦苦地挑满了水田,谁知又被放去。

 

弟兄面临这无理的待遇,只有恆切祷告,求主使他不会因此而怀恨邻居。更使他能积极地表现主的爱:「主啊!你在世界遇到人的这样对待,你将会如何?」

 

看见主,力量来了,第叁天他又去挑水,并且把邻居的田裡也灌得满满的。这爱的炽热炭火无论放在谁的头上,谁也会有感觉的。基督的爱终于使这位不信的邻居悔改了,几担水能救一个人的性命。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4,15)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十二20,21)

--引自佚名《喻道小品》

 

透过今天的经文,我们思想以下问题:

1. 祭司与利未人为何见死不救?对你的提醒是甚么?好撒玛利亚人所做的可以学到怎样的榜样?

 

2.马大被主责备的塬因是甚么?这样的责备对热心服事主的人是否不公平?

 

3.主对马利亚的称讚是甚么?这样的称讚是否鼓励人不需要事务性的服事?

 

(文章授权/何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