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主教学校枪击案震惊全美 专家吁关注人心深处真正的破碎与需要
Image-Description

【编译余友梅/报导】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天使报喜天主教学校(Annunciation Catholic School)在8月27日发生的枪击事件,震惊全美,并引发各界关注。宗教与教育领域专家指出,这场悲剧折射出当代文化错置的解决方案——将「性别肯定治疗」 (Gender-affirming care)视为解决之道,却忽略了人心深处真正的破碎与需要。

随着调查人员深入追查枪手背景,浮现的画面是一个深陷困境的青年,他迫切需要那唯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找到的饶恕。他对基督徒、犹太人、共和党人充满愤怒,而最深的仇恨,却是针对自己。

民眾紛紛獻上悼念鮮花。(圖/翻攝自X@BrookeShaferTV)

专家:正视枪手的内心困顿

枪手罗宾.威斯特曼(Robin Westman)在网络上留下的宣言揭示出他的内心矛盾:「我厌倦了当跨性别者,我希望自己从未被洗脑过,我之所以还留着这头长发,只是因为那几乎是我仅存的跨性别象征……我现在不能剪头发,因为那对我是令人难堪的失败。」

根据儿童权益组织「保护儿童倡议者」(Advocates Protecting Children)的统计,一个针对跨性别者的在线论坛用户就多达57,000名。明尼阿波利斯枪击案的凶嫌距离完全变性仅一步之遥,但他却在文字中坦承:「我知道我不是女人,但我绝对不觉得自己像个男人,我后悔自己是跨性别者。我希望自己是个女人,但我知道以我们今天的科技无法让我拥有那样的身材。」

槍手羅賓.威斯特曼雖有內心掙扎,仍留著長髮。(YouTube影片截圖)

这名处于困境的青年,最终把愤怒转向自身,陷入深深的自我厌恶,甚至将自己的外表与偶像比较,带来强烈的负面情绪:「我喜欢让自己看起来性感可爱,但我的脸永远与我的愿望不符,我讨厌我的脸……」

保护儿童倡议者共同创办人玛丽亚.凯夫勒(Maria Keffler)在《华盛顿观察》(Washington Watch)节目中分析说,枪手在犯案前曾直言「自己被洗脑了」,这并非单方面的幻想,而是社会环境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种洗脑来自各方面:公立学校的课程、社群媒体的影响,甚至许多私校也在传递同样的讯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创伤,只要选择性别肯定治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學校公開的孩童開學日快樂合照。(圖/翻攝自x@CatholicCassie)

话语霸权使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凯夫勒表示,「一旦有人质疑,就会被扣上『恐跨者』、『仇恨者』、『偏执狂』的帽子」。她表示这些标签无益于对话,反而压制了批判性思考。此外,这种「话语霸权」使许多家长和孩子不敢挑战主流叙事,反而让孩子陷入更深的混乱与挣扎。

在其新书《停止、去跨性别和戒毒:让你的孩子摆脱性别邪教》(Desist, Detrans & Detox: Getting Your Child Out of the Gender Cult)中,凯夫勒揭示跨性别思潮如何像「文化霸权」般侵入校园与家庭,并呼吁家长必须警醒,主动帮助孩子摆脱影响:「家长不能把孩子交给文化洪流任意塑造,而是要积极介入,提供健康的身分认同建构,并指引他们找到真正的出路。」

性别肯定治疗不是万灵丹

家庭研究委员会(Family Research Council,FRC)资深研究员乔迪.希斯(Jody Hice)也指出,明尼阿波利斯枪击案显然证明,性别肯定治疗完全没有达到效果。它不是万灵丹,不仅没有处理真正的心灵创伤,反而可能掩盖问题核心。他警告,政策制定者若只是一味追随潮流,而不探究人心的根源,类似憾事将难以避免。

《华盛顿立场报》(Washington Stand)资深作家乔舒亚.阿诺德(Joshua Arnold)分析,这名枪手的自我憎恨违背了自然法则(参以弗所书五章29节),他鄙视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包括自身所承载的上帝形像。这苦毒的根蔓延,使他轻视他人身上的上帝形像,最终转化为谋杀的动机(参约翰一书三章15节)。

阿诺德表示:「在凶嫌留下的笔记中,有一幅画描绘他看着镜子,而一个邪魔也凝视着他。我们无法断定他是否被邪魔附身,但他的行为显示出受到黑暗势力的影响,因为魔鬼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参约翰福音八章44节)。

他补充,在黑暗权势的辖制下,这名青年深陷羞耻与自我否定,被愤怒与骄傲捆绑。他唯一的出路,在于耶稣基督——那位有能力「捆绑壮士」(参马太福音十二章29节)的救主。然而,无论是因听不见(参罗马书十章14节),或是拒绝听(参马太福音十三章15节),他都未曾意识到基督所能赐下的饶恕和希望。

襲擊發生後,當晚人們在林恩赫斯特公園(Lynnhurst Park)舉行守夜活動。(Photo by Chad Davis rom Wikimedia)

饶恕与和解才是答案

对于基督教界而言,这起事件更凸显了人类最深层的需要——饶恕与和解。阿诺德强调,若没有基督里的饶恕与医治,社会将不断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

凯夫勒也提醒,基督徒父母肩负责任,特别是当孩子在性别认同上挣扎时,要以爱心说诚实话,并不断以祷告托住。「这对父母来说很难,但即使最忠诚的见证人,也无法单凭自己把石心变为肉心(参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6节)。」

明尼阿波利斯枪击案不仅是一场公共安全悲剧,更揭示了文化对人心深处需求的忽视。唯有透过信仰与价值重建,从基督里找到赦免与盼望,社会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数据源:Washington St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