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刊出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年輕女性(化名 Nancy)描述自己如何失控於線上賭博:她建立了「數百個」賭博帳戶,一個用完就開下一個,一天下注數百次,常常賭到凌晨三點,即使坐在母親身旁也停不下來。
多巴胺失衡:慾望被放大

Nancy如何走到「完全被賭博奴役」的地步?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這與大腦內的化學反應密切相關。無論是毒品、酒精或賭博,這些行為令人難以抗拒,是因它們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Dopamine) ——一種掌管「獎賞感」與「動機」的神經傳導物質。
每當多巴胺大量釋放時,大腦就會記住「這是好事,值得重複」。賭博尤其明顯:下注、贏錢、損失,甚至「等待開獎」的瞬間,都會激發強烈反應,讓大腦將賭博與快感綁定。久而久之,日常生活中的喜樂——像美食、社交——變得黯淡無趣,只有賭博能刺激神經。
更難的是,即使停止賭博,相關神經路徑依然存在。多年後,只要一個廣告聲、一條街道,都可能引發渴望反應。這也是戒賭困難的原因之一:不是對抗一時誘惑,而是對抗大腦深層慣性。
重新訓大腦:盼走出困局
既然成癮與多巴胺有關,是否可以重新訓練大腦?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方法、意志與支持。
1. 重建自然快感系統
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能透過健康活動改變。例如:快走、游泳能自然提高多巴胺與內啡肽(Endorphin),產生「運動者的快感」;音樂與藝術創作可帶來情緒釋放;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也有助於大腦穩定。
2. 避免觸發點
成功戒賭的關鍵之一,是遠離會引發渴望的「觸發源」,如賭博節目、網站、場所。封鎖賭博 App、讓親友協助監督,能減少復發機會。
3. 尋求專業協助
世界衛生組織將賭博列為正式的行為成癮,與藥物濫用同等。靠自己往往難以勝過,心理諮詢、團體輔導甚至藥物治療都有助於康復。Nancy就是透過GamCare(英國禁賭援助)的協助成功戒賭的例子。
4. 建立替代價值
真正自由,不只是「不賭」,更是找到有意義的人生目標。當人有興趣、家庭、志業可投入時,賭博將逐漸失去吸引力。人生不是空白,需要新的重心、新的渴望。
信仰的出路:被綁到被愛
人容易陷入賭博,不僅是大腦反應,更因內心空虛,缺乏意義與方向。當快感成為生活唯一慰藉,人會不自覺重複尋求刺激,直到無法自拔。
《聖經》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可福音》八章36節)真正的滿足,不來自掌控輸贏,而是來自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與歸屬。耶穌基督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下)祂不是來責備我們的軟弱,而是給我們新生命的可能。祂能醫治破碎、更新心思,幫助我們不再被慾望操控,而是有力量對賭癮說「不」,選擇有意義的新人生。
若你正掙扎於賭癮,不要絕望。祂知道你的一切,也願意成為你得自由的力量。你不是失敗者,而是祂眼中寶貴的兒女。真正的勇氣,是每次誘惑來襲時,靠着祂轉身離開,邁向真正的自由。
多巴胺説了算? 勇敢説不!|號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