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工智能人才流失:是否搬石头砸自己脚?
Image-Description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头羊,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来自全球的人才不断流入。但如今,这种领先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现在川普总统提议大幅度削减联邦研发预算、取消对多间大学的资助、收紧移民限制,使许多研究人员开始考虑离开美国。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出生的研究人员。美国机构中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有近40%的人本科是在中国就读的,这甚至超过了在美国本土受教育的人数。他们多数在美攻读研究所学位,之后留在如谷歌、微软、OpenAI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工作。

然而,现在更严格的移民政策、绿卡审批长期拖延、签证被拒,使得许多优秀的外国研究人员难以留在美国。OpenAI的加拿大籍人工智能研究员陈凯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对GPT-4.5贡献良多,但在美国生活了12年后仍被拒发绿卡。

著名人工智能研究员齐国君则已离开美国,他曾在微软(Microsoft)和华为美国研究院任职,现于中国杭州的西湖大学主持机器感知与学习实验室,指导20名研究人员开发图像、影片与虚拟环境的深度学习模型。

同样,曾在亚马逊和Google Brain职、目前于微软纽约实验室担任资深研究员的Alex Lamb,也即将转往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他将于2025年秋季起在清华人工智能学院担任教授。

欧洲、加拿大与亚洲的积极布局

就在美国收紧学术与研究政策的同时,其他国家正张开双臂欢迎人才。例如欧盟推出总额达5.66亿美元的「选择欧洲发展科学(Choose Europe for Science)」计划,提供长期合约、「超级研究经费」与搬迁补贴,该计划的目标是让欧洲成为对研究人员更具吸引力的地方。

法国的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y)推出「科学安全地(Safe Place for Science)」计划,几天内就吸引超过60份来自美国的申请。该计划专为那些在其他地方面临困难或感到不受欢迎的研究人员设计,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日益收紧的政策。

加拿大的研究机构也透过简化签证流程与友善的研究环境吸引来自美国的人才,例如「全球人才计划(Global Talent Stream)」和「快速入境(Express Entry)」等快捷签证通道,让美国研究人员与科技专业人士能迅速迁徙。

此外,政府效率部(DOGE)对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多个美国联邦机构采取电锯式裁员,中国随即针对在美国被裁的科学家展开人才招募行动。2024年3月起,LinkedIn、Craigslist与多家主流媒体上开始出现提供「全套搬迁支持」到深圳的广告。

美国AI未来的挑战与转机

这波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学人才流失的情况令人担忧。与全球同侪相比,美国学生对STEM领域(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兴趣偏低和成绩平平。许多本土美国人无意投入这些领域。即使大力投入资源,培养一批新一代本土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也需时多年,而这些新人恐怕仍赶不上目前正逐渐流失的专业水平。

美国依旧拥有无可匹敌的研究机构、庞大的研发投入与顶尖人工智能企业的集中度,但全球正在重新塑造人工智能的竞争格局。除非美国能够扭转现时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做法,否则在此消彼长之下,美国的优势将会逐渐流失。

美国人工智能人才流失:是否搬石头砸自己脚?|余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