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辉煌的一生,首先是忠于上帝,求上帝赐智慧及力量,其次是忠于人民,承担职责
Image-Description

9月8日伦敦时间傍晚6点30分,英国女王伊莉萨白二世在位于苏格兰东北部的住所巴尔莫勒尔堡中,安详辞世,享年96岁。

消息一出,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万民哀悼,各国领袖和政要也都纷纷发唁电,缅怀女王辉煌一生,表达对女王的崇高敬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声明,高度赞扬女王是「在几十年的巨大变化中令人安心的存在。」同时他也评价了「她的遗产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范例,让人们懂得什么才是能够真正服务大众的领导力。」

美国总统拜登在唁电中不仅回忆了他去年访问英国时,女王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还将女王描述为「定义了一个时代」的君主。

前总统川普则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描述了女王的慷慨与睿智,并称她是一位伟大而美丽的女士,而且「没有人像她一样。」另一位与女王有过交往的前总统奥巴马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她的热情所打动,盛赞女王「以优雅、典雅和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让世界为之倾倒。」

作为英联邦成员国和名义上仍效忠英国君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悼念时更是显得情绪激动,他充满感情地写道:「(女王)显然对加拿大人有一种深刻而持久的爱。她是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人之一,我将非常怀念她。」

同样作为英联邦成员和遵奉英王为王的国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深情款款地,以《悲伤是我们为爱付出的代价》为题,发表了悼念长文。他在文中表示:「澳大利亚人民的心与今天哀悼的英国人民同在,」并称女王的逝世使两国人民「感受到失去了使它们国家完整的一部分」。

发唁电的国家和领导人还包括梵蒂冈教宗方济各、印度总理莫迪、德国总理肖尔茨、爱尔兰总统希金斯、法国总统马克龙、荷兰国王亚历山大、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

在随后开放给公众瞻仰女王灵柩的四天时间里,伦敦街头更是出现巨大的人龙。民众沿着泰晤士河排队前往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宁愿忍受超过10个小时的等待,也要去表达自己对女王的敬意。有传媒拍到英国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也在人流中等候了13个小时;尽管作为名流,他可以免除长时间排队之苦,然而这位受人瞩目的球星却宁愿与大众共同经历这样一个重要时刻,表达他是以「最大诚意前来向女王致敬」的。

贝克汉姆此刻的言行,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表明了英国广大民众对于历史上在位最长久女王真心实意的敬仰之情。特别是处在英国国力逐渐衰落、共和制呼声日益高涨的现代文明进程当中,女王以近乎完美无缺的品格和状态,牢牢稳住了英国这艘在风雨中飘摇的巨轮,使它成功避开一座又一座「冰山」和暗礁,平安驶过70年光阴。

女王一生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广泛的拥戴与尊敬,其实只需用一个词语,就能完整地概况和总结,那就是「尽忠职守」。

首先,她忠于上帝。众所周知,她很年轻便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匆促接过突然病逝的父亲的令牌;然而世人都见证到她当时的沉稳与勇气——在登基之前,她作了祷告:「求上帝赐我智慧及力量,让我在未来人生的每一天能履行我给出的每个承诺,并且能信实地侍奉上帝和你们。」

祷告给她带来力量和保护,这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仅14岁伊莉萨白公主,就在她的首次公开广播当中,以令人难忘的童稚声音,用祷告安抚人心:「上帝会照顾我们,给我们带来胜利与和平。」

在其后的日子,虽然贵为女王,但到了教会里,却没有任何官方头衔,因她确信上帝才是她的主、她的王。为此,女王也曾表示过,信仰在她的自我认识里扮演关键的角色,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思想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归属感,使之成为自己承担重任的推动力。

女王曾说过:「对我而言,基督的教导及上帝对我的监督,为我的人生设立了一种架构,我努力按照这个架构来生活。」在长达70年的统治期间,女王果真是言行一致地示范了包容、理性、忍耐及关爱等属于基督信仰最基本内涵的准则。

其次,她忠于人民。女王在登基誓词当中提到:「我的整个生命不论长短,都将奉献给我的人民。」这一点,历史数据有大量保存,英国民众也都可以见证。接过令牌之日,女王其实已将英国的历史荣光、传承发展和希冀景愿,统统承担在自己稚嫩的肩膀上。不论经历多少次风云变幻,时代更迭与内外挑战,女王却始终如一,恪守承诺,履行职责,奉献精神从未动摇过。

这就是女王以一生的忠诚,给世人留下的无价之宝。

愿女王安息主怀!

英王一生尽职 万民爱戴敬仰|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