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上多了两个新词汇,就是「关税霸凌(Tariff Abuse)」和「关税恐袭(Tariff Terror)」。源起今年3、4月间,美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关税战。这时世界各地的股市,都坐上了「云霄飞车(Rollor Coaster)」,既非牛市、亦非熊市,而是上窜下跳、瞬息万变的「猴市」。川普为什么增加关税?弄至世界大乱。那是因为:
政府亏空‧千穿百孔
今年川普总统二度履新,本来就是接过政府财赤的「烂摊子」;据2025年2月的数据,美国政府欠债36,218,923百万美元,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因此川普总统一上场,就大刀阔斧厉图精治,指派马斯克领导「政府效率部门(DOGE)」,彻查流弊、削减开支。
「政府效率部门」亦不负所托,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找出了不少问题症结,更打破了「美国政府鲜有贪污舞弊」的神话。这一椿椿糗事曝光,像「社安部(SSA)」千万人冒领退休金事件,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民主党或共和党都不能推卸责任。川普面对这巨额债务,除了节流还得开源。如给政府缴付500万美元,就可获得移民「金卡」等,看似荒谬,却是开源之举。
发达国家‧何须优惠?
在第一任期时,川普总统便有推行「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计划。美国历代受基督教熏陶,大部分人都有爱心和善心。政府也是一样,秉持「世贸(WTO)」的「普惠国(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简称:GSP)」关税制,给「发展中国家」几乎零的关税减免优惠,方便穷困国家制造业出口,赚取外汇早日脱贫。
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对美国货品征收关税并不友善。何况20年前的「发展中国家」不少已脱胎换骨。例如1999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不到1,000美元;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从此经济急剧增长,至今人均收入已逾10,000美元。这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已成长期争议。
2019年4月,日本率先把中国从税务「普惠国」的名单中剔除;2020年美国取消了中国、香港及巴西、印度、阿根廷等23个经济体的「普惠国」资格;2021年10月,由俄罗斯领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不再对中国实行「普惠国」关税。2021年12月,欧盟、英国、加拿大、土耳其等32国,也停止了中国的「普惠国」待遇。
对等关税‧寻求公平
近期的关税战争,并非由美国发起,早于2024年6月,欧盟为保护欧洲汽车市场,就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增加38%的关税(合计征收45.3%),去年10月31日生效。今年川普总统增加各国关税,并非有意引发关税战争,而是希望把「对等关税」付诸实行,目的更非针对中国。他4月初宣布增加关税时,出示了以下表格:
这看似美国大幅增加关税,但对比各国对美国货物的关税率,仍非「对等」,而只是一半程度。但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显然比其他国家高;因为2025年1月美国对中国征收的进口关税,已上升至20.8%,如今再加34%,就是54.8%了。4月9日,中国对美国进行报复,增加84%关税(等于平均147%);4月10日美国进行反击,把中国关税提高到125%。
这场「冤冤相报」的关税闹剧,双方都知道要「理智收场」。5月10至1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日内瓦会谈并达成协议,为这场轩然大波划上了「休止符」。祈愿中美都本着「爱人如己」的精神,在处理双边贸易关系时不要意气用事,以期达到双赢的局面!
冤冤相报闹剧‧双双理智收场 |号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