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吗?」(约翰福音1:46) 拿但业在不认识耶稣时就先入为主的轻蔑论断。
成见是人际中常见态度,藉由贬低的酸言酸语来缩小与对方差异,或证明自己更好。对于受伤、自卑者,过去创伤所激发的保护机制,使他们更容易陷入这样的负面思维与行为模式。
「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没有诡诈。」(约翰福音1:47) 耶稣的回应没有责备反倒给与肯定,因为祂知道拿但业内心的伤,看见他在无花果树下对救赎的渴慕。
「罪」与「伤」环环相扣,即使相爱的人也可能不自觉彼此伤害。
创伤使被爱、被尊重等自我价值建立的需求无法被满足,促使人们寻求替代方案来自我救赎;以至被罪恶綑绑而陷入错误循环,进而影响人际应对,甚至将这样的伤害延续到下一代。人们常轻看创伤对自身的影响,直到被忽视的伤害导致行为失控,甚至引发犯罪时才惊觉事态严重。
检视生命中的伤,归纳创伤成因:
1.话语:亲人、权威人士的负面贬抑话语或冷暴力。
2.身体:不当管教、虐待,生理上的忽略或性侵。
3.比较:家长或权威者在手足、性别,或与他人之间的不当比较。
4.匮乏:经济或情感支持上的缺乏。
5.失落:亲人、宠物离世、熟悉环境改变、学业或工作挫败、情感失落等…
6.被控制:重要他人的意志强加于己,无法按自己的心意做出选择。
认识创伤源头并非要追究怪罪,而是明白自己如何被伤所影响,并将这些交托给神,寻求耶稣基督的帮助医治。耶稣为我们钉上十架并且復活,应许祂是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的神,祂可以打破罪的循环,使我们从创伤中恢復。
给受伤之心的建议
❶承认我们都是负伤旅人
身处于破碎的世界中,唯有认清自己的伤,才知道如何面对、真正交托给神,倚靠基督大能来面对自己的软弱。
❷向神坦露自己的伤,常浸泡主爱中
与神的关係不只停留在祈求我所渴望的人事物;分别时间来亲近神,向祂倾诉并且聆听神的回应,让祂的爱来医治恢復我们的伤。
❸完完全全的接纳自己
神看我们甚好,我们却常无法肯定甚至讨厌自己。将创伤显露来领受神的同理与安慰,真正认识并完全接纳神所创造、所爱的自己。不再羡慕他人,明白身为神宝贵儿女的位份,相信祂创造、祂医治、祂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