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管理
「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书4:26)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睢不辱使命》皇帝生气不得啊,会亡国的、小老百姓不能生气啊,会丧命的。
当老师的,很怀念小学时,老师一走进们,班长就高喊「起立、敬礼、老师好」的美好岁月。身为大学教师,上课中有打瞌睡、啃鸡排、玩手机、甚至从你面前大摇大摆走出教室而不回的学生,我都不敢生气;学生不能惹啊。
老师是忧郁症高危险群,其来有自;心理学家便帮我们开展各种「愤怒管理学」(Anger management)之研究与建议。
演化论者认为「生气」是生存的反应,逐渐演化成人际关係中的情绪调控,而带着相当个人化主观经验的行为。
情绪失调容易衍生衝突与侵犯;1999年,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赖利·希尔芙(Larry Silver)认为此乃基于低血清素型的内分泌失调。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侵犯行为」列为暴力来源。
2015年,德州大学的萨密特·寇斯(Samet Kose)等人发现前额叶皮质是负责情绪调控的神经网络区。
至此蔚为风气,众多研究团队跃入情绪调控的脑科学观察与探讨;大抵总结于情绪调控的脑部位置主要在前额叶皮质(与理性、认知、计画、执行、情绪有关)和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与情绪、性慾有关、并为调控内分泌上游阀区)、以及二者之间的连结;并将情绪失调分成两大类:调控不足(Under-regulation,没有能力控制)、过多调控(Over-regulation,善于运用情绪)。前者显然是懦弱者,后者是狡诘一族。
2019年,荷兰马斯特里赫大学的尼可拉特·希普(Nicolette Siep)等人更确切地指出「生气/愤怒」的脑部机制。
生气时,攻击倾向者(个性刚烈)和非攻击者(个性温和)杏仁核到前额叶间的连结活性都增加。
但在杏仁核与边缘系统其他部位之连结,成相反趋势:攻击倾向者增加、非攻击倾向者减少。显然,生气的启动与结果,因人内在生命特质而异。也无怪乎,常人生气会伴随沮丧、忧虑等负面心理症状;而那些个性刚烈者生气,会恶从胆边生,加上有权力,就如唐睢所云:「浮尸百万,流血千里」,甚至亡国呢。
「生气」是适应生存的反应,其启动与结果端看生气者内在本质。
《圣经》记载上帝会生气、耶稣怒除圣殿裡的污秽行为。真神心中是没有一丝犯罪的心,愤怒成了洁净的工具。但使徒保罗知道人心中有个为恶的律,要我们「在基督裡」,便可「生气却不犯罪」,也「不会含怒到日落」。
耶稣说:「我心裡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29)有基督的样式:「柔和谦卑」,就不会生犯罪的气、得享安息。
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以赛亚书30:15)不只个人,连国家都能得救、得力生存、国势强盛,为世界带来和平。
「神经神学」告诉我们,生命比生气重要。
(文章授权/潘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