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颂辉专栏】我的「兴趣和恩赐」能给主用吗?
Image-Description

兴趣、恩赐与需要是影响一个人是否热衷于从事某事的叁个主要元素,在事奉上和宣教上亦然。我们甚至可以说,事奉最佳的画面,就是一个对某事工有兴趣和恩赐的人,在一个很需要他的工场中服事。反之,事奉最糟的画面,就是一个对某个事工既无兴趣又无恩赐的人,在一个很不需要他的地方服事。

 

前一种状况很宝贵,但不多见;后者很悲惨,其实也不多见。最常见的状况,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些人有兴趣、有恩赐,但找不到需要他的工场;有些人有兴趣,工场也有需要,但他没有相关的恩赐;另有些人有恩赐、工场也有需要,但他自己没有兴趣。究竟这叁者应该如何协调?

 

一、兴趣

兴趣在叁者中属于最主观的元素,指一个人对从事某事有一种正面的情感或动力。在基督徒的领域裡面,有时候我们会称之为「感动」。也许有人不认同我将这两者相提并论,故请容我简单解释。

 

将两者等同的主要塬因是,其实两者拥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主观的),唯强调不同的来源(兴趣比较是自我的,感动倾向把动力来源归于上帝)或不同的活动(兴趣比较指一般性活动,而感动通常与宗教性活动有关)。

 

再者,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实在很难分辨一个人对从事某事的驱使力是一种兴趣还是感动。笔者无意否定神可能在个人心中所做的工作,相反的,本人在此是希望读者看重自己的兴趣,因为它们也可能是从神而来的。

 

要求人去做一件他不感兴趣的事是很难的,除非他看见了某个需要,而且他欲满足那需要的意愿远远强过他个人的感受。一个人如果可以一生从事他自己感兴趣的事,那可真是人生一大快乐啊!然而,对基督徒而言,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兴趣与神的计划关联起来。

 

笔者认识好些信徒,他们对于神对他们生命的计划非常认真地思考,可惜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这计划的关联。例如,有些人对画画、或摄影、或烹饪、或机械很有兴趣,他们也听到牧者常常强调要寻求神在他们生命中的计划,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兴趣应用在其上。

 

这种困惑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事奉观有关。

 

传统的观念是,所谓事奉,就是参与或担当起教会内的某个特定的事工,若想再进深一点,就是当全职同工或传道人。然而事实上,每一项工作都可以荣耀和服事神,关键在我们的心态—我们究竟是为兴趣、为生活、为理想而做,还是我们为见证神而做。

 

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不要将事奉神局限于某个类别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广大到一个地步,以为基督徒为了任何目的去做任何事情都是参与神的计划。「参与」必须是有意识、有意图并有行动地参与在其中。

 

论到到全职事奉(不单是作传道人),有一些恩赐比较用得上,另一些则比较难,另有一些则可能完全用不上。例如,现在很多人的兴趣就是打电玩,这是无法用在事奉上的,但假如对设计电玩有兴趣则较可能,因为我们可以设计与圣经有关的电脑游戏,或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教育性游戏。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忽视兴趣,而教会、机构或差会应当有更多元性的事工,让不同兴趣的人都可以长期或短期性到工场上参与不同类型的工作。

 

对于未找到适合岗位的人,应当尽力为自己寻找可发挥的空间,其中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好发挥的平台,而教会也应该多鼓励和支持他们这样做。如果面对没有兴趣却必须做的事,事奉者就需要调整心态去接受。

 

例如,笔者对行政事务没有兴趣,可是当传道人有时候无法避免需要处理行政事务,于是学着带喜乐和开放的心去学习,与此同时,笔者也尽量利用空档的时间,从事艺术创作,发表在网路平台上,毕竟在华人基督教界中要靠画漫画吃饭还是不行的。

 

二、恩赐

恩赐所指的是神所赐给某人一种特殊的技能,这技能的目的是使他能用来造就基督的身体、完成神对他生命的计划。

 

圣经裡面提到的恩赐有讲道、教导、传福音、祷告、劝勉、治理事等等,但这些圣经篇章的塬意并不是要列出完整的恩赐列表,故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才能不在圣经中出现就不将之列为恩赐。笔者认为,所有才能,只要能用于神国的事工上,都可视为恩赐。

 

恩赐的发掘和发挥无论对信徒个人,或对教会都非常重要。

 

金尼斯(Os Guinness)写道:「神创造我们,并按自己的意思赋予我们特定的恩赐;而当我们最终找到这恩赐时,才能做真正的自己。」他还说:「不知何故,没有比将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令人快乐的事了!」从教会的角度亦然。

 

施瓦茨(Christian Schwarz)提到,「以恩赐爲本的事奉方式」是健康教会的特质之一,因为「这种事奉方式说明一个信念:神完全有权决定哪些基督徒最宜担当那类事奉工作。教会领袖的职责就是协助信徒认识自己的恩赐所在,并结合到适当的事工上。」这话的意思是,神赐给某人有某个恩赐,显明神对那人有一个计划,让他能用那恩赐在特定的领域中参与神国的事工。

 

事奉多年,笔者见过很多热心于某项事工的肢体,却没有相关的恩赐,而他自己所有的恩赐,却没有机会使用和发挥。还有另外更大批的人,是拥有恩赐却完全没有参与任何服事的,以致大部分教会都只是一小撮人在担起大部份的事工职责。因此,教会的当务之急,是帮助信徒发掘他们的恩赐,并为他们可以发挥这恩赐而提供适合的平台,或给予适当的指导。

 

若有人对某个领域未有恩赐,却很感兴趣,也很有需要,他应该向神祈求,加上自己不断的坚持和操练,恩赐往往就会显明出来。不要太在乎自己有没有做得比别人好,神往往能用卑微的器皿来成就更大的果效。

 

笔者也见过有少数人在某方面很有恩赐,但并不见得有兴趣,例如,有些人可能从小被父母要求学习弹钢琴,而他确实也学得很不错,却不是他喜欢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那有恩赐者不要放弃那有恩赐的事奉,因为无论我们个人喜欢不喜欢,恩赐的发掘确实是我们判断神要在什么领域使用我们的重要指标。在运用恩赐参与事奉的同时,他可以继续按照自己的兴趣中寻求,让自己也可以在兴趣的领域中服事神。

 

叁、需要

需要是人投入某项服事的主要动力之一,基督徒也常视「看见需要」为一种「感动」,笔者对此完全没有异议。

 

较有问题的情况是,有很多人看见了需要,却没有感动,所以不认为那是上帝的引导。怎么办?需要到处都有,人才也到处都是,问题总是如何把适合且有意愿的人才放到需要他们的岗位上。

 

如果那看见需要者没有对哪一个事工特别有「感动」,因看见需要就尽上责任也是一种成熟的心态。

 

人主观的感受是可能错误的,不见得神要我们做的事就一定是我们「有感动」的事,「看见需要」本身可能就是神显明祂心意的方式之一,而且「感动」很可能会因着我们开始投入服事之后才产生。

 

若我们对某事工有感动,神却尚未为我们开路,眼前又有需要,也不妨按先满足那需要,待神开路了,我们再往有感动的地方去也不迟,免得消极的等待使我们荒废了神在我们身上的资源。

 

总归而言,面对神国的计划和事工,基督徒不应该过于被动。

 

有兴趣的就该将积极地在相关的领域事奉神,没兴趣的也该培养兴趣;

 

知道自己恩赐的就应该在神伟大的计划下善用这恩赐,未知道恩赐所在的就该去发掘、操练和尝试;

 

看见需要,无论有没有感动,就该尽上本分去满足那需要。

 

坦白说,很多基督徒已经浪费太多的时间和资源。不要等一切都清楚之后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渐渐越来越清楚神的旨意和引领,这才是真信心。

 

(文章授权/蔡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