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们的生命累积:伯大尼儿少家园65载,传承爱的浇灌
Image-Description

2024年11月23日下午,伯大尼儿少家园在台北市文山区的院区内,举行65週年感恩礼拜暨江秀圈院长按牧典礼。

 

台北市长蒋万安、新店行道会主任牧师张茂松、淡江教会主任牧师庄育铭等,即便事务繁忙、各自教会都正在举办重要活动,仍特地前来祝福。天韵合唱团更是在台中、台北两地赶场,只为献唱一首意义非凡的诗歌——《生命中的云彩》

 

从艾伟德到江秀圈—爱的传承

「最初艾伟德宣教士,他在大陆因为宣教的负担,开始八福客栈的事工到九毛钱的孩子,然后开始关心儿童。」伯大尼基金会董事长洪善群长老在回顾伯大尼歷史时,特别提到这段动人的歷史。

 

艾伟德宣教士(Gladys Aylward,1902~1970)这位身材娇小,被称为「小妇人」的英国宣教士,虽然终身未婚,却成为无数孤儿的母亲。

 

在战乱的年代,艾伟德宣教士曾带领一百个孩子翻山越岭、步行千里逃难,最后连一个孩子都没有失散。1959年,伯大尼在台北市文山区成立,即便当时木栅地区是个容易淹水的荒芜之地,艾伟德宣教士依然凭着信心,建立这个家园。

西元1932年,英国宣教士艾伟德(Gladys Aylward)来到中国阳城的「八福客栈」接待旅客、传扬福音。

 

有一天,艾伟德看见街上有一个枯瘦如柴、全身脓疮的小孩子,小孩身旁的妇人请求她买下孩子,否则孩子活不下去,于是她掏出身上所有九毛钱买下这个孩子,将小女孩取名叫「九毛钱」,从此以后,艾伟德开始收养一个又一个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