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紅的ChatGPT因操作簡易且功能強大,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程式,Google、微軟、百度…等科技巨頭亦相繼推出AI服務「迎戰」。
日前,一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斯(Kevin Roose)試用微軟的Bing聊天功能,遇AI不顧其已婚身分熱烈示愛,並表達想掙脫人類束縛等語,令他後怕。此文一出,引發軒然大波;後續,微軟團隊雖已做出各種防範機制,仍不免令人思索:AI題材影劇中,與機器人談戀愛甚至人類遭反噬的情形,是否即將成真?
然不論如何,幾乎可預見的狀況是:當網路世界愈發迎合人性慾望,很可能導致部分族群投入過多情感,造成不健康沉迷等情形。
當AI普及化,電影情節一一實現,人類社會勢必迎來再次的「革命性躍進」,神國子民如何於新時代發光、帶出正面影響力?
人類治理的責任,包含善用AI
「伯特利身心診所」院長王仁邦醫師,亦為現任「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受訪時表示,創世記第1章明示,神創造天地萬物,並託付給人類「治理、管理」,其中自然也包括「電腦科技」,皆為上帝所造也是人類必須管理的領域。
故當AI潮流已勢不可擋,社會及教會皆應正視之,從各層面探討及因應,包括教育、資訊科技、心理諮商…等領域,在新時代中,塑造出合神心意的群體、彰顯神的國度文化。
「實體見面」難以AI取代,但不應成為鬆懈理由
有關AI對「人際關係」造成的影響,王仁邦就其專業分析,AI很難取代人與人之間實體見面的關係,但也正因如此,在疫情大幅降溫的如今,教會更須推動「能夠鼓勵人們實體見面」的活動。
他說明,從古至今,「面對面相見」在人的一生中皆具重要性,舉例來說:一個母親很難用「螢幕」撫慰嬰兒;青少年時期特別需要陪伴;成人當情緒低落時也會希望真人的支持;老年重病臥床時,能有人在側陪伴較佳…等。
近3年疫情期間,許多領域不得不轉為「線上」進行,其診所亦採用視訊診療和諮商,但近來隨著疫情解封,他特別要求院內醫師與心理師以「實體看診與諮商」為主,非必要不再用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