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邮报》探讨AI伦理活动上呼吁信徒成为塑造者
Image-Description

科罗拉多州莱克伍德市——上周召开的专家小组会议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影响,敦促基督徒在善用新技术能力的同时,为即将到来的颠覆性变革做好准备。

在《基督邮报》与科技公司Gloo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为繁荣未来导航的伦理与道德”论坛上,专家们向以大学生为主的听众发表演讲,呼吁基督徒在关注人工智能的同时,不要回避其潜在价值。

“觉醒并做好准备”

詹姆斯·波尔特(James Poulter)是伦敦广告公司House 337的人工智能与创新主管。他将人工智能的到来比作迫在眉睫的外星入侵。他认为大多数人低估了变革的速度——这种变革不仅正在发生,更即将席卷而来。

“此刻若聆听硅谷技术创造者的声音,他们传递的核心信息正是:一种外星智慧正在降临...它将无处不在、无限可扩展——而当埃隆·马斯克最终攻克关键技术时,它还将以实体形态呈现”。

“它将拥有实体形态,并存在于你身边。若果真如此,我们必须清醒地为此做好准备——而我认为人类目前尚未做到”。

安妮·切斯纳特·图特(Annie Chestnut Tutor)担任传统基金会技术与人类中心政策分析师。她担忧人工智能的不可预见后果,以及人工智能工具可能被武器化的风险。

主持人布兰登·肖沃尔特(Brandon Showalter)指出,今年早些时候国会曾考虑颁布联邦禁令,禁止各州和当地制定人工智能法长达十年之久。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显然已成为立法者关注的焦点。对此,图特回应称特朗普政府正通过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引领这一浪潮。

这份7月发布的28页战略文件,为美国实现全球人工智能霸权提供了全面路线图。

专注于年龄验证及儿童网络安全研究的图特还指出,立法者和智库学者正日益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颠覆是不可避免的,”她谈及人工智能与科技时说道。“但人类究竟能适应到何种程度?”她担忧人们会试图借此逃避上帝的创造,举例指出那些认为人工智能使工作变得多余的人。

“从基督教世界观来看,我们必须铭记上帝创造我们是为了工作,”她强调道。“当我听到有人宣称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劳动时,这显然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劳动并非人类堕落后的产物,而是创世之初的根基。即便在新创造中,我们仍需工作,只是不再伴随痛苦、劳苦与挫败。”

加州瓦列霍市友谊传教浸信会(Friendship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主任牧师贾斯汀·莱斯特(Justin Lester)指出:“每个世代都在试图建造巴别塔。”

他承认人工智能推动的技术变革速度令人眩晕,但劝诫基督徒应学会哀悼快速变革带来的损失及其潜在负面影响,而非逃避现实。

“我不愿我们被这些事物塑造;我们必须成为塑造者”。他强调基督徒应追随上帝创造的脚步,在混沌中开辟秩序以达成独特使命。他指出基督徒自罗马道路时代起便运用尖端科技传播福音,并敦促当代信徒延续这一传统。

造福人类的力量

与会专家们呼应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的观点。这位基督徒曾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在科罗拉多基督教大学的主题演讲中,他将人工智能比作印刷机的发明。

作为英特尔重要微处理器的首席架构师,盖尔辛格在USB和Wi-Fi技术开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他担任Gloo技术平台的执行主席兼技术负责人。该平台致力于连接信仰生态系统内的各类组织。

盖尔辛格的公司制定了旨在促进人类福祉的人工智能模型评估框架。他向《基督邮报》表达其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若基督徒善用人工智能,它便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他以末世论的视角阐释这一观点,暗示人工智能或许将在基督再临中发挥作用。

“我认为未来二十年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技术发展时期,”他表示。他补充道,“想到我们将攻克的疾病、发现的新材料、解决能源与气候问题的能力——未来几十年里诸多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就感到无比振奋”。

“我只希望自己能活得足够长久,见证这些技术带来的全部福祉,改善人类的生活与体验,”他说道。“我毕生的使命就是致力于研发能提升地球上每个人生活质量的技术,并加速基督再临的到来”。

“我们并不完美”

理查德·兰德(Richard Land)博士——《基督邮报》执行主编、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南方福音神学院名誉院长——在活动中重申了此前观点,呼吁人们保持警惕,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捍卫人类尊严。

兰德博士担忧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值社会日益碎片化之际,人们正逐渐丧失对体制的信任。他援引近期研究指出,72%的青少年(以男性为主)曾寻求人工智能陪伴。许多年轻人放弃婚姻与现实生活,转而沉溺于虚拟世界的替代关系。

兰德指出,美国人特别容易相信所有的技术变革都是进步。他劝诫人们要记住上帝的设计是不可逃避的。

谈及技术是否代表进步时,他表示:“有时是,有时不是。技术变革总要付出代价,而我们往往在奋力向前时未曾计算过这个代价”。

针对人类应如何看待日益模糊人机界限的技术,兰德强调:“核心原则在于人类是按上帝形象创造的,唯有人类承载神圣的印记”。

他指出所有人类发明本质上都存在缺陷,人类必须谨记自己并非神明。

“我们的创造必然存在缺陷,因为我们本身就有缺陷,”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如何努力,我们总会有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