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場建起來,有人要來找工作,有人要來娛樂;來與不來,都是人的選擇。而每次選擇,都在為人生指向一個方向。
看似好機會離開是恩典
蘇菲曾是大西洋城賭場的一名華人荷官,做了20多年。她當年選擇這份工作,是因英文不好、技術有限,加上當地工作選擇不多,賭場提供相對穩定的收入與福利。剛生完孩子,當時的丈夫就為她報了牌技課程,兩個月後就上崗了。
她始終不喜歡那裡的工作環境——煙霧瀰漫、氣氛壓抑、面對形形色色的賭客,但因自覺沒背景、沒本事,只能硬撐。她因為離婚沒去教會一段時間,2000年重新回去,正式信主,才開始知道上帝不喜悅賭博,便常常禱告,希望有朝一日能離開。
2010年12月,她的禱告得到了回應——丈夫在賭場市場部工作,負責打電話邀客「回流」,他信主後覺得這是得罪神的工作,就主動辭職,轉職其他部門,後來被裁員。不久她也離開了賭場,與丈夫一起投入保險行業。
剛開始只是為了免費學英文,後來卻越學越有興趣,越做越覺得有意義。她說:「賭場裡,輸贏都是壞事,因為它讓人的貪婪無限膨脹。」而現在,她的工作不但幫助人理財、規劃未來,也讓她見證了神所賜的新生命的力量和豐盛。
玩玩成了癮信主得釋放
愛琳則是一名曾深陷賭癮的婦人。她原本在加州經營美容生意,後來因健康與家庭壓力結束生意,突然空虛無事,便被朋友帶進賭場。剛開始只是「玩玩」,但漸漸上癮,一年後受妹妹邀請搬到大西洋城,沒想到妹妹家離賭場只要開車10分鐘。
她就過了2年多每天去賭場報到的「自律」生活:賭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去一兩個小時,沒去就覺得不自在。每次帶一兩百元下注,偶爾還賺點,覺得很好玩;輸完了就停手,有時會忍不住到銀行再提錢繼續賭。
家人並不知情,她刻意控制時間,在妹妹下班前回家;但內心越來越空虛。妹妹家每週有查經聚會,她一開始很排斥,經常跟她們辯論。後來因幫忙煮早餐而留下來聽。漸漸地,她的心開啟了,開始接受福音。她做了決志禱告之後,雖仍會去賭場,但奇妙的是,每次都輸得很慘,輸得快、輸得乾脆。她明顯感受到這是神的管教。幾次下來,她害怕了,乾脆不再去了。受洗後,哪怕陪親戚去賭場,她也沒有再動手下注過。
她說自己能戒賭,看起來簡單,實則是神的憐憫。「好像祂輕輕一出手,就把我心裡那個癮拿掉了。」她知道,除了神的作為,也有她那段時間順服的心,以及妹妹與教會姊妹們長期為她流淚禱告的代價。
呼求神憐憫得真正自由
據統計,紐約州商業賭場2023年下注總額約$100億美元以上,2022年才開始的線上體育博彩第二年下注總額已達$194億美元,每日平均下注金額約$5,300萬-$6,000萬美元。數據龐大得令人震驚,但這些數字,其實來自無數像愛琳這樣身不由己「每天貢獻一兩百元」的賭客,一點一滴堆積而成。
選擇工作、選擇娛樂、選擇方向,每一步都帶來後果。但真正能使人從癮中得釋放的,不是自律,不是運氣,而是神的憐憫。
若你身邊也有癮君子,別急著說教,先跪下禱告吧。困苦人的呼求,祂必垂聽。願每一個陷入罪網的人,都能因祂的愛與憐憫,得着真正的自由。(每年3月為美國的「問題賭博意識月」,請參考今年三月《號角》文章提供的戒賭資源信息。)
要選擇 更求憐憫|號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