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拆梁木!從團契對話看:如何放下「自以為義」,在愛裡與父母「求同存異」
Image-Description

上次團契討論「與父母的意見分歧」,大家爭相發表個人高見,意猶未盡,今天繼續盡訴心中情——

兩代之間總有分歧

阿Joe說:「以往和全家一起暑假期間外出旅遊,開開心心,衣食住行全聽從爸媽安排。不過漸漸發覺,難得齊齊外出吃餐,老一輩似乎無米不歡,而我們更喜歡披薩、漢堡包、波霸奶茶。中餐館點菜各人分享,吃西餐一人一份各顧各,各吃各喜歡的不是更人性化嗎?」

小強說:「最好是buffet自助餐各取所需,不用點菜麻煩,不喜歡又不好意思開聲,好吃的又不夠分。付了錢不擔心餐館虧給你,可以盡情吃,有人餓了三餐扶着牆進來,撐太多扶着牆出,有人出錢有人出命,有人出錢又出命!吃得少不划算,吃得多又怕肥,又怕膽固醇高,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大家笑)

琪琪說:「我爸見我新買的牛仔衫褲挖幾個洞,他說『神經病,不可理解!』我說是『潮流、品味』,他說小時候大多衣服都是人家穿過的舊衣,有破洞即縫縫補補,哪裡會特意挖個洞!」

Tony說:「我爸沒有評論我的穿着,只是說有些窮人寧願借錢也要穿名牌,買手提包要LV;有些富人扮窮穿牛仔褲,有些富婆和富二代卻喜歡炫耀財富──慈善捐款活動,那些富婆穿得珠光寶氣上台祝酒,在餐桌上殷勤幫你挾雞腿,然後手上的鑽石戒指就閃閃發亮……」

小儀說:「爸媽說年輕人『大花灑』亂花錢,我覺得只要不賭、不毒、不啃老,讓年輕人自己學習理財是一種操練。」

Amy說:「我還未談戀愛,老爸就預先提醒要講中文、要有好職務……言下之意他不想異族通婚,也想女婿有令人羨慕的職位可以在親友面前炫耀。」

洪仔說:「有說『愛情是盲目的』。父母關心子女終生的切身利益,又擔心子女結交不良朋友,這很正常,不見得只想光宗耀祖。曾經看過相親節目,男女嘉賓的對白很有智慧有分寸,也有問題令人尷尬,看到參加者內心世界、人生百態——情人眼中出西施、高富帥擺首位……」

新朋友Jimmy說:「有時候也會覺得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高富帥』我都沒份?」

軒仔笑笑說:「有人說帥哥容易花心,容易出去拈花惹草,其實也不見得。人犯賤是因他的心,與外貌無關。《聖經》說:『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一個人有良好修養、有愛心,懂得追求長進,自然就可以贏取到別人的尊重,那叫做『活得漂亮』。」

小儀說:「活得漂亮,從自己做起。不想父母嘮叨、不讓父母擔心,做事有交代、有責任心,外出活動講清楚跟什麼人去什麼地方,不要太晚回家,適時打個電話報平安等。這樣做並不難。與父母對話時暫停看手機,認真聆聽,適時回應,讓父母感受到他們說話被重視、被尊重;用同理心體諒父母感受,也注意語氣和措辭,讓他們願意聽我們的看法。」

意見分歧是社會常態

敏姐說:「意見分歧,好多時候不是對錯問題,而是時代不同、中西方文化不同,造成生活和思考方式、價值觀、處事方式和思考邏輯不同……在父母眼中,兒女始終是未成熟的孩子。有爸爸叮囑兒子:『天涼起風,出門多帶件衣服。』而這兩父子分別95歲和70歲了。中華傳統文化肯定父母權威,兒女需唯命是從;而西方文化中,父母是Friend,只作為朋友。父母定家規是想保護子女的安全;而子女往往強調自由自主、個人享受,『我不管你,你也別管我,和平共處,想做就去做,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往時婚姻講『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現在婚前已預先為離婚財產分配定協議。」

駿哥說:「現今爆炸性大量的信息,真假難分。與身邊的人意見分歧,有時是因為理解不同,或許看事情的角度不客觀、不全面。耶穌曾經講:『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也就是說,人往往會自以為是、自以為義,尤其是情緒激動時會影響判斷力,此時最好設法令自己冷靜下來,如深呼吸或暫停一下。使徒保羅在『不覺得自己有錯』時,仍不敢『自高自大』,而是交託上帝。讓我們學習放下自己的利益,學習捨己,願意揹十字架,跟從主耶穌。人與人之間有愛,就可以在分歧中求同存異。」

在分歧中求同存異|文/田距;圖/Ines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