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教会庆祝《尼西亚信经》这份影响深远的文件诞生1700周年之际,神学家们驳斥人们对《尼西亚信经》和325年召开的大公会议的误解。
在达拉斯神学院“The Table”播客最近的一集中,德克萨斯州沃思堡西南浸信会神学院系统神学研究教授马尔科姆·亚内尔三世(Malcolm B. Yarnell III)和达拉斯神学院历史与系统神学教授迈克尔·斯维格尔(Michael J. Svigel)讨论《尼西亚信经》的起源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亚内尔解释说,虽然《尼西亚信经》是基督教最普遍接受的信条,但在基督教历史上,它曾在不同时期受到挑战。
亚内尔指出,在现代,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和耶和华见证人就是拒绝接受《尼西亚信经》中的关键要素——三位一体——教义的组织。这两个团体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但却与《圣经》中的基督教格格不入。
斯维格尔警告说,“即使在被视为保守派的基督教圈子里,人们也能找到以相当草率的方式重构教会历史的教师”。例如,斯维格尔批评说,在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之前,早期教会“并不是真正的三位一体论者”。他反驳说,实际上,信条用精确的语言阐明教会一直以来的明确教导。
“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父不是子,子不是灵,灵不是父。只有一个上帝,没有三个上帝。教会一直在教导这一点”。
“有时,这种马虎的想法,甚至在基督徒中也存在。他们认为'好吧,教会变成了三位一体。因此如果前三个世纪不是三位一体,那么也许就可以选择'......。他们不把它当回事。... 信条的作用不是建立新的东西。这不是它的作用”。
亚内尔对一些人认为《尼西亚信经》是西方强加给世界其他地区的说法提出异议。他指出,尼西亚大公会议的成员大多是非西欧的欧洲人。“325年尼西亚会议和381年君士坦丁堡会议的主教主要是东方人。虽然也有西方代表,但他们主要是东方主教,”亚内尔解释道。“此外,早期教会的主要神学家,无论是关于三位一体还是基督论(这在五世纪成为一个主要话题),都是非洲人”。
虽然《尼西亚信经》被认为是普世信条,但许多教会,尤其是新教和福音派的非教派教会,并不在崇拜中诵读《尼西亚信经》。例如,最近美南浸信会尝试在2000年《浸信会信仰与信息》中加入《尼西亚信经》的努力,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
斯维格尔认为,像《尼西亚信经》这样的信条可以帮助平衡基督教信仰,也可以平衡人们对圣经的解读。亚内尔则认为,这些信条可以帮助指导刚开始读圣经的新信徒。
“当有人开始阅读《圣经》时,他们就会开始引进各种思想,尤其是来自他们自己的当代文化的思想,并认定'这就是《圣经》的意思'。实际上《圣经》根本没有谈到这一点。或者,他们把一个问题当作叙事性问题,然后就被这个问题缠绕,忘记了《圣经》的核心信息是什么,”亚内尔解释道。
“因此,我认为斯维格尔是对的,它们具有解释学上的指导作用,让你知道这是主要的道路。同时,它还能帮助你避免掉进沟里、陷入极端、陷入并非真正属于信仰的误区”。
亚内尔还指出,在他的课堂上,他建议学生们在准备教学和讲道时背诵其中一条信条,尤其是《使徒信经》或《尼西亚信经》。
他补充说:“我真的相信,信条能帮助我们识别和记住《圣经》的中心教义、使徒所传讲的道、关于救赎福音的道。”
播客节目播出之际,世界各地的教会正在庆祝尼西亚第一次大公会议在现代土耳其召开并制定《尼西亚信经》1700周年。该会议由君士坦丁大帝召集,在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合法化后不久举行,是为了应对阿里乌主义的兴起。阿里乌主义是早期教会的异端邪说,声称耶稣基督是上帝创造的,而不是与上帝同在。
《尼西亚信经》重申了耶稣是 “神出于神,光出于光,真神出于真神,被生而非被造,与父同体”的正统信仰。
今年4月,罗马天主教会国际神学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官方文件,强调了大公会议和信条的意义,并提供了相关资源。“尼西亚大公会议所见证和传承的信仰是上帝的真理,上帝是爱,是三位一体的。出于爱,上帝在他的儿子身上与我们融为一体”,该委员会在新闻稿中说道。
“因此,《尼西亚信经》是(天主教)教会信仰的核心,也是我们今天汲取活水的源泉。通过它,我们可以拥有耶稣的视角,并从他进入阿爸神看他孩子和创造物的视角——从最微小的人、穷人和被遗弃的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