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市享盛名的史黛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学生,个个都是学霸,但近年来学生品行下滑,甚至嗑药情事时有所闻。其中一位孩子就读这所高中的高材生,竟然因为同学间攀比,导致情绪压力大,一时受诱惑,开始嗑药,后来辍学,躺平在家。
采取行动 营救骨肉
孩子的母亲,看着儿子从学霸变成了废青,心碎满地,度日如年。但「为母则刚」,在将近一年、日日担心受怕的情景下,这母亲断然采取必要行动,营救自己的骨肉。
她把孩子情况告知教会牧者和几位知己,为这一件严重的事情祷告。在友人推荐下,她找到中西部州的某个青少年戒毒所,让孩子居住了几个月去戒毒。为了孩子,花费再大她都在所不惜。她又经常坐长途巴士去探望孩子,为孩子打气,和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建立关系。
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的青春荒废,她真是心急啊,但心急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她更加倚靠上帝,首先不让自己陷入忧郁,自己要站得住脚,才能扶持正在往下沉的孩子。
当年(2010年),坊间对情绪管理的认知还很少,华人甚至觉得孩子不出门、窝在家里,是一种羞耻、更是家丑。鲜少有人有勇气,敢冒险寻求外面社会的帮助。她没有很高的学识,却有很高的常识,知道孩子这几年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关键。爱孩子的心在她里面燃烧,她选择倚靠上帝,哭了几桶的眼泪后,她决定不再自愤自怜,而是紧紧抓住上帝的手。
在漫长的祷告和等候下,孩子总算拿到高中文凭,也找到一家愿意接纳他入学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专业,这行业很适合这个做事认真、看重细节、从不马虎的孩子。后来孩子在外州找到工作,她将已成年的孩子交给上帝,让祂亲自来带领。屈指一算,这孩子今年也有30多岁,可以独立自主、养活自己了。做母亲的,当然又为孩子的婚姻忧心,担心孩子找不到合适对象,但她再次选择对上帝的信靠顺服。
从不放弃 寻求上帝
这位母亲的故事很有启发性,她从未选择放弃,不断地为孩子奔走——去教会寻找帮助,请求牧者祷告,更为孩子寻找合适青少年导师,陪伴他去参加教会的活动(如团契),更特别和青少年导师说明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更亲密,更深地信靠,因为她坚信上帝既然创造了这孩子,绝对不是来折磨她的,而是让她的视野、观点和性情,能转变得更成熟,有更深的历练。
虽然做母亲的为孩子的牵挂是一生之久的,她却抓到了重中之重——寻求上帝的旨意。她经历了上帝在《诗篇》七十一篇20-21节的应许:「你(上帝)是叫我们多经历重大急难的,必使我们复活,从地的深处救上来。求你使我越发昌大,又转来安慰我。」
读者家中若有躺平娃,请参考本报「教会名录」(网页版:cchc-herald.org/church-list),寻找邻近合适的教会,打电话给牧师或传道,接洽教会的青少年导师,透过祷告和人际网络,开始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带到上帝面前。这位使死人复活的上帝,手臂从来不短缺,绝对有最奇妙的安排!
家有躺平娃|号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