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躺平,表面上看是对现实不满的抗议,其实有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对人的无力感的表达,也可能是对人生失望的结果。这种失望不一定从社会问题而来,更主要的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迷失。所以,迁怒于现实、埋怨社会不公,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现实也不会响应你的不满。最应该处理的,应该是我们自己里面的困难。当个人的困难解决了,自然就有力量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困境。
处理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问对问题。而一般问问题的人,会期待有正确的答案。这是很自然的,但问题是,很多时候,人所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就能够真正地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有时,反而进入更深的困境中。举例而言,我们会问「人为什么活着?」本来,这是很好的问题,那是难能可贵的人生觉醒;能够有这样觉醒的人,是绝不会躺平,浪费生命的。
但事实上,据我们的观察,正确的问题,有了正确的答案,却不等于可以引进正确的人生。例如,有人说,若是能够问心无愧,那么就可以放心行动了。问心无愧,那的确是很好的量度行为的标准;那是一个可以提升我们人格的量度标准;一个人如果能够凭良心行事,是不会错到哪里去的。但问题是,很多时候,人无力响应良心的呼唤,在利益当前,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望,也会对别人失望。因此就会躺平,不想再努力了。
类似的情况很多,问对了问题,有了正确的答案,却由于无力响应,带来的对人生的失望也越大,反而那些糊胡涂涂的人,还会比较好一点。我们绝不是鼓励胡涂,而是希望读者们能够用另一种眼光,去寻找人生的答案。再说,要问自己为什么活着,这答案一定不是由于自己,也不是由于与我们一样的人,而是应该问那创造我们的神,祂为什么创造人类;人类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然而,很多研究神学的人,会从一种理性的思考作为出发点,给出答案,比如说我们活着是为了分享神的美好创造,并且要在行为上荣耀神。我相信读者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这不是说那答案是错的,只是有一个更好的意念,就是我不寻求答案,但求那创造我的神帮助我,每天引导我进入祂创造我的那美好的意旨之中,每天经历祂的新的恩典。
在《圣经》中,有这样的一个呼唤:「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回应这呼唤,接受那创造我们的神的引导,那么,生活就不会躺平,而是一个充满喜悦的奇妙之旅。
社论:寻求引导 胜于答案|号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