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美国人偏向以个人真理取代有组织的宗教
Image-Description

近年来,像乔治·巴纳(George Barna)这样受人尊敬的基督教研究人员一直在敲警钟,提醒人们注意综合主义对圣经世界观的危害。周一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离开有组织的宗教,寻求包容综合主义(不同宗教的融合)的个性化信仰观点。

这项名为《挣脱铁笼:美国宗教的个性化》(Breaking Free of the Iron Cage: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American Religion)的研究,在开放性的学术期刊《Socius》上发表,让同行得以进行评论。

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社会学副教授兰登·施纳贝尔(Landon Schnabel)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与他合著的有杜兰大学犹太研究助理教授伊莲娜·霍维茨(Ilana Horwitz)、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塔尔萨分校社会学助教佩曼·赫克马特普(Peyman Hekmatpour)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赛勒斯·施莱弗(Cyrus Schleifer)。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纵向调查追踪1,348名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人,研究他们在宗教“无神论者”崛起的时代,如何处理制度性宗教和个人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参加全国青年与宗教研究的这些人在2003年至2013年期间完成了四轮调查,年龄从13岁到17岁不等。在此期间,他们被问及一系列有关其宗教实践的问题。其中一些受访者还必须与研究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以帮助他们了解“脱离制度的模式,以及其生成过程”。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分析表明,年轻人是如何应对(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预言的官僚化和合理化将在现代机构中造成‘铁笼’的问题,在正式机构之外发展新的宗教和属灵表达形式的。”

他们补充说:“我们把铁笼子的论点带回了宗教,说明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所反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的提高,为反对宗教官僚化和政治化的革命创造了条件。”

研究人员认为,宗教市场已经超越了相互竞争的教派,“包括正式机构之外的选择,从个性化的灵性到为个人精心设计的信仰和意义”。

他们认为,“人们不是用切割机,而是用深层次的个人精神反叛行为来挣脱束缚,摒弃理性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现代宗教建构,转而选择更具活力、多样化和融合性的表达方式”。

在谈到美国年轻人时,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性别和性等问题上,政治和对自主权的关注是他们决定放弃有组织宗教的关键因素。然而,主要的驱动因素似乎是个人自由。

施纳贝尔在接受《 Cornell Chronicle》采访时说:“人们离开宗教机构并不是被动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党派政治,而是因为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关于个人的神圣性、对他人的关心,以及他们觉得参与宗教机构并不符合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他们更有意识地选择追随自己真正的信仰。”

2023年,担任亚利桑那基督教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巴纳分享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美国正面临着同化主义的威胁,并敦促教会做出回应。

他警告说:“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哲学混乱也许反映了这个国家拒绝圣经原则,决定用‘个人真理’取代上帝的真理。”

巴纳引用了《美国人世界观调查》(American Worldview Inventory)的数据。该调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美国全国性进行的调查,以测量圣经世界观和其他与之竞争的世界观的发生率。该调查显示,美国四代成年人——千禧一代、X一代(婴儿潮一代)、婴儿潮一代和长者——对流行病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这项研究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00个成年人样本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年轻的群体中,即千禧一代(1984年至2002年出生的成年人)和X代(1965年至1983年出生的成年人)中,具有圣经世界观的成年人比例最低。只有2%的千禧一代拥有圣经世界观,而在X世代中,拥有圣经世界观的比例略高(5%)。

“持守圣经的教会必须将此视为对社会发展方向做出紧急回应的时刻”。巴纳警告说:“在左翼追求大重置的同时,教会也该追求大更新——引导人们的心灵、思想和灵魂回到上帝和祂的生命原则中来。”

《挣脱铁笼:美国宗教的个人化》一书的作者认为,美国正在进行的宗教革命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有组织的宗教与个人属灵表现之间的起伏变化。

施纳贝尔在给《Cornell Chronicle》的声明中说:“美国人越来越多地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宗教活动,几乎就像DIY一样。当传统的宗教信仰方式似乎不再可行时,就会出现创新。人们想出新的方式来探索自己的信仰、新的灵性类型、新的信仰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