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成功价值给的危险假设,基督教教育提供「挑战、质疑」的基础
Image-Description

走过拟煺场风雨、迎来阶段性新页的「臺北基督学院」,这些日子以来,所有的坚持、祷告、努力,都盼为传承创办人贾嘉美宣教士办学初衷,永续「基督教高等教育」神国异象,在纵然面对少子化、世界体系的大环境衝击下,持续倚靠永不动摇的磐石—上帝,坚定向这世界见证:「这是属基督的学校!

 

该校在台湾董事们请辞后,由1973年毕业校友、台北基督之家长老黄文鸿接任董事长,教务长车龙渊博士接任代理校长,于7月27日下午举办「校长卸任暨代理校长交接典礼」,深盼全校重新在基督爱中合一,以祷告建造起倒塌城墙,继续站立在这世代「训练神国青年」。

 

于臺北基督学院教授「圣经课程」的Dr. David Nam(南润佑)老师,先前接受本报採访,分享基督教高等教育的价值、方向与意义,盼与读者一同思考及勉励。

 

(以下以问答方式呈现)

 

一、问:从您的服事经验中,谈谈「基督教高等教育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南润佑老师表示,就其背景来说,并没有接受过基督教教育,本身就读一般公立高中和非宗教大学的他,是直到最近叁年于臺北基督学院教书,才直接接触到「基督教教育」。因此,对于当中的反思,主要是透过自身经验而来。

 

在南润佑就读耶鲁大学时期,参加了教会和校园事工。大学裡接受的培育,包含灵性养成、人际关係和道德层面,这些基督教教育强调的元素,他大多在「课堂以外」的组织和机构中进行,而非从校园裡习得。

 

耶鲁大学裡,有一种强调公共服务、致力于培养学生「为世界服务,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念,为一种强烈的「理想主义氛围」。当然,此种价值观并不会对「所有的」耶鲁毕业生产生强烈影响。

 

但是对于南润佑来说,显然有所影响。以至于,现在他成为宣教士,以及身边很多朋友后来选择的人生道路,都是以「服务」为导向。

 

对于许多人而言,受到教会和基督信仰中的培育,使这样「服务导向的价值观」更受到「强化」

 

南润佑表示,世俗的人文教育可提供很强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大多数他都同意。但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个问题会浮现,那就是:这些价值观在智识上和道德上的基础是什么?

 

他教导学生要活出「为他人服务的生命价值观」,要关怀贫困者、保护弱势族群,而这些价值观,在非宗教学校的课堂上也会教。但是,教师和学生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

 

从世俗角度来看,可能有很好的理由支持这样的想法,如:「我应该帮助他人」,但是否真具有说服力?

 

南润佑认为,非基督教的世界所持有的这些价值观「基础」,其实是不够稳固的。而在基督教教育中,因为同样的价值观根植于「福音」这个基础之上,所以可以看到比较强烈的连贯性。

 

他发现,基督教教育裡有一个价值观,就在于「世界观与福音根基的合一」,正如他所教授的内容,都源自此明确基础—「以福音为核心」。

 

世界普遍高举成就、成功导向价值观

基督教教育提供「挑战、质疑」基础

身为臺北基督学院的教师,南润佑时常思考的另一个议题是:基督教教育应如何装备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真正的意义」?

 

当然,地球上每个人也许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然而他认为,当今教育环境普遍高举的是一个成就、成功导向的价值观,因此,教育系统本身在赋予「生命意义」的事物上,存在着固有偏见。

 

在顶尖精英的教育圈层裡,高成就会得到奖励和重视。这暗示了:人生拥有那样的能力或成功,就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人,赋予生命意义和价值。

 

这些「假设」正在我们的社会裡流传、蔓延着。

针对这样「非常危险的假设」,基督教教育提供了一个「挑战、质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