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余友梅/报导】美国俄亥俄州一名35岁的基督徒妇女,成功诞下由冷冻保存长达31年的胚胎孕育的男婴,刷新世界纪录,也引发信仰、科技与生命价值的广泛讨论。
这名婴儿名为塔迪厄斯.丹尼尔.皮尔斯(Thaddeus Daniel Pierce),于7月26日诞生。其胚胎最初由另一名基督徒妇女琳达.阿切德(Linda Archerd)于1994年透过「试管婴儿」(体外受精,IVF)技术所孕育,当时她与丈夫顺利生下一名女儿,余下的三枚胚胎则被冷冻储存。多年后,夫妻离异,琳达取得这些胚胎的法定监护权,并决定透过「胚胎领养」(embryo adoption)寻找合适的家庭接纳与孕育。「胚胎领养」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为原本可能被遗弃的胚胎提供「活下去的机会」;在美国,这类程序通常透过胚胎银行或具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专门医疗机构来促成。
配对媒合后选定领养胚胎的基督教家庭
在由多间福音派教会共同创立的非营利领养机构「夜线基督教领养」(Nightline Christian Adoptions)进行配对媒合后,琳达最终选定了林赛(Lindsey)与提姆.皮尔斯(Tim Pierce)夫妇——一对「已婚、白人且信奉基督教」的家庭,符合她所定的宗教与伦理条件。
胚胎后来由位于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Knoxville)的喜乐生殖诊所(Rejoice Fertility Clinic)进行解冻与植入。该诊所创办人约翰.高登医师(Dr. John Gordon)是一名改革宗教会长老,他主张,科技可以服务生命,而非取代,并强调「未被植入的胚胎」才是真正失去了生命机会。
林赛试图怀孕长达7年,产后她说:「孩子非常乖巧,我们能迎来这个宝贵的小生命,感到无比惊喜与感恩。」
捐赠胚胎、现年62岁的琳达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访问时表示,这名新生儿的长相与他的姐姐十分相似,「当林赛发给我他的照片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他看起来多么像我女儿小时候的样子」,琳达说。换句话说,这个新生儿有一个30岁的姐姐,而姐姐则有一个10岁的女儿。
全球「最年长冷冻胚胎」成功诞生案例
塔迪厄斯被视为全球「最年长冷冻胚胎」成功诞生的案例——过去纪录分别为 27 年与 30 年。
Christianity.com专栏作家茱蒂.麦凯克伦牧师(Judy McEachran)针对这一事件撰文反思:「当生命的起始因科技而延后,它是否仍然承载着『上帝的形像』(Imago Dei)?上帝是否依然临在于那被冰封多年的胚胎之中?」
她指出,这起事件提醒人们思考:科技并非取代上帝的作为,而应与信仰相辅相成。她提醒信徒,生命的价值不应等到心跳或脑波出现才被承认,而是在受精那一刻便是上帝亲自「编织」的生命,正如圣经所描述的「未成形的肢体」──即便在胚胎阶段,也承载着上帝的形像。
胚胎冷冻神学立场各异
在基督宗教内部,对胚胎冷冻的立场存在分歧。天主教与部分基督教宗派对于胚胎冷冻完全持反对立场;但许多福音派与改革宗信徒则谨慎支持,认为若尊重生命的神圣性并符合救赎观,胚胎领养便是一种合乎信仰的科技应用,重点是如何管理生命,而非否定它。
此案例展现了胚胎冷冻技术的极限,也让医界更确信,即使胚胎冷冻了很长时间,它依然能像短期冷冻的胚胎一样,有很高的机会成功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对许多基督教家庭来说,胚胎领养不仅能解决生育困境,更是落实「一切生命都该被珍视」信仰理念的具体行动。
麦凯克伦牧师强调,真正的信仰挑战不在于「能不能用科技」,而是「如何妥善使用科技而不违背上帝对生命的心意」。这提醒信徒与社会,在享受科技带来可能性的同时,也需不断反思如何让伦理与信仰保持协调。
2024年,美国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裁定,冷冻保存的胚胎在州法律下具有「儿童」的法律地位。该判决源于一起冷冻胚胎意外受损的医疗纠纷,法院认为胚胎应享有与已出生儿童同等的法律保护。此举随即导致部分医疗机构暂停体外受精(IVF)服务,以避免法律风险,同时也引发立法改革的激烈辩论,使胚胎的伦理定位成为法律与信仰正面交锋的议题。(数据源:The Guardian, AP, Premier Christian News, christianity.com, The Christia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