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月4日的7个传说和事实
Image-Description

美国人在周五庆祝美国第249个独立日,纪念《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成立的日子。

七月四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游行、烧烤和众多的烟花表演让这个节日备受瞩目。与其他节日一样,7月4日也有自己的传说和趣事。

1. 其实7月2日才是真正的独立日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大陆会议批准宣布独立的动议是在两天前的7月2日通过的。

根据历史学家雷·拉斐尔(Ray Raphael)的说法,7月4日之所以成为纪念日,是因为国会在当天采取了一项与宣布独立相关的行动。

拉斐尔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写道:“7月4日,即美国宣布独立的两天后,国会批准了一份解释其(产生)原因的文件。”

“正如历史上经常发生的,对该事件的诠释比事件本身更具影响力。”

2. 《宣言》的国际元素

戴维·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在他的著作《独立宣言:全球史》(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Global History) 一书中,指出7月初通过的《宣言》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以及《宣言》的焦点。

根据阿米蒂奇的说法,《宣言》的第一份出版物是由一名爱尔兰人印刷的,而大多数副本是用荷兰纸印刷的。在参加国会的55名代表中,有9人出生在英伦三岛,十几人在欧洲接受过教育。

3. 三名总统的忌日和一名总统的生日

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和詹姆斯·门罗三位前总统在7月4日去世。门罗死于1831年,杰斐逊和亚当斯都死于1826年。

以寡言著称的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生于1872年7月4日。

4. 新政治文件载体的诞生

戴维·阿米蒂奇认为,《宣言》的发表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文件载体。

阿米蒂奇在《独立宣言:全球史》一书中写道:“在1776年之前,没有任何文件被称为《独立宣言》。”

阿米蒂奇统计了自1776年以来发布的100多份独立宣言,后来的独立宣言往往借鉴第一份独立宣言的形式和修辞。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包括1945年的《越南独立宣言》,该宣言开篇就特别引用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5.最具讽刺意味、有关7月4日的名言实则子虚乌有

网上和网下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1776年7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没有发生任何重要的事”。

大英图书馆历史手稿馆馆长阿诺德·亨特(Arnold Hunt)在2007年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这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调侃从未出自这位与美国开国元勋作战的英国君主之手。

“乔治三世从不写日记。......这句话是另一个众所周知的法国大革命故事的其中一个版本,”亨特说。

据说在法国大革命当天,路易十六世在日记中写下了“什么都没有”这句话。他指的是关于一次狩猎失败的事件。

6. 签署者的年龄

70岁的宾夕法尼亚州人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最年长的签署人。南卡罗来纳州的爱德华·拉特利奇(Edward Rutledge)26岁,是最年轻的签署人。

马里兰州的查尔斯·卡罗尔是《独立宣言》最后一位幸存的签署人。他于1832年去世,比富兰克林、杰斐逊和亚当斯等人都要长寿,享年95岁。

7. 《宣言》背面写了什么

在动作大片《National Treasure》中,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在寻找一件古代宝藏。这件宝藏的下落可以通过《独立宣言》背面的地图找到。

据《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报道,《独立宣言》背面确实写有一些东西。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报道说:“......在签名文件的底部,显然有一条倒着写的信息:‘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原件’。

“不知道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写的。由于在革命战争年代羊皮纸通常是卷起来的,因此人们认为这可能是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