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走马灯似地连换三位首相,能否解决其经济困境和党派分裂?
Image-Description

今年7至10月25日短短三个多月时间,英国便如走马灯似地连换三位首相,一举创下政坛历史新纪录。之外还包括任职仅有45天的卓慧思(Elizabeth Truss)女士,她刷新了最短任期的纪录;最新当选的辛伟诚(Rishi Sunak)则凭借首位亚裔背景、从政时间最短、最富有和近200年来最年轻首相等多项新纪录,成为英国政坛新希望。

自2007年至今,英国就已经换了6位新首相,而在此之前的28年时间里,英国只更换过三位首相。这现象所折射的英国社会状况,反映出英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党派分裂,恰如过山车一样,令人头晕目眩,喘不过气来。

脱欧是福还是祸?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英国自从2016年6月公投脱欧至今,经济整体表现强差人意。经济增长始终落后于美国和欧元区,更严重的是在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双重打击之下,英国经济已陷入自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停滞困境。今年7月至9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提高了10.1%,成为七大工业国组织中首个通胀超过双位数的国家,同时也创下英国40年来通胀新纪录。有经济权威预测,到2023年,通胀率还会飙升18.6%,将突破1979年石油危机时期的17.8%,成为近50年来新高。

可怕的是,英国通胀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均在影响国计民生的食品、非酒精类饮料和家庭用品等方面;例如食品在9月份的涨幅就高达14.5%,家庭用品涨幅也达到10.7%。伦敦街头一位妇人告诉记者,她上周买的一盒鸡蛋,这周就涨了一英镑;「这太疯狂了!」

相对应的是出口率不断下降,去年上半年对欧盟出口下幅已达15.6%,生产力也随之以平均每年1.3%的降幅在减弱,连累工人收入也水降船低,但房价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攀升,预计到今年年底,涨幅可超过11%。真如坐过山车那样,英国民众面对的是升幅的心惊和降幅的胆寒,但所有人都被捆牢在现状之中动弹不得;如此情形下,社会又怎能安稳呢?

回顾2016年公投之前,当时的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宣布公投日期之后,支持脱欧一派并未有标志性的旗手出现,直至伦敦市长约翰逊(Johnson)宣布支持脱欧,才改变历史,使英国以51.89%微弱优势越过脱欧横杆。

脱欧的初衷是使英国「更自由、更公平、更繁荣」,可惜很明显地,就目前情况看,事与愿违。此举不仅造成英镑汇率不断下跌、经济指数持续下滑,尤为严重的是它还冲击了英国金融地位,使伦敦金融中心再难维持欧元交易中心的领导地位。同时,造成的民心分裂和党内对立矛盾,这都成为主政者最严峻的挑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换相频率如此之高的真实原因,不论是人称「金毛狮王」的约翰逊,还是被誉为「新铁娘子」的卓慧思,不过都是这场历史拳赛的手下败将而已。

新记录保持者能否力挽狂澜?

从履历上看,创造多项历史纪录的新首相辛伟诚并非等闲之辈。这位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因娶得印度巨富的女儿而跻身英国贵族富豪圈中。他2014年才开始步入政坛成为保守党议员,随后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2020年英国经济显现深度危机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出任财长。当记者问他如何挽救经济颓势时,他踌躇满志地回答道:「竭尽所能,不惜代价。」果然,在当年7月公布的夏季财收预算中,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推出的大规模借贷和社会扶持政策,舒缓了国民经济压力,一度获得非常高的民望与支持率。

尽管随后的春季财政预算报告中,他对持续的通胀和物价上涨显得束手无策而招致批评,甚至有人质疑这位富豪级别的财长是否了解平民百姓面对的疾苦,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晋升的势头,因为前任首相卓慧思的表现更加惨不忍睹。

临危受命的辛伟诚,担任首相后的第一个目标是,解决英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和「让保守党团结起来」。他首先取消了卓慧思的「迷你预算」减税政策,使得财政与货币政策重回正轨,接着就点燃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增税与消减公共开支,幅度高达五百亿英镑。

11月才开始,英国央行便迫不及待地正式启动量化紧缩进程,出售了7.5亿英镑、剩余期限为3至7年的国债。11月3日又以罕见的激进方式加息75个基点,创下1989年以来最大升息幅度。

辛伟诚利用这套激进加息和主动量化紧缩的「组合拳」,能否赢得重量级经济拳赛的金腰带,目前下定论仍言之过早。不过有一条金科玉律却是必胜法宝,希望辛伟诚能够明白并且遵行:「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四章6节)

新首相似走马灯,坏经济如过山车|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