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雅歌》與其他書卷不同,其題材主要與男女愛情有關,因此頗具詩情畫意。即使語言、文化的差異,翻譯困難,仍能窺見其浪漫之情。
等他自己情願
詩歌中三次提到:「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愛的,等他自己情願。」(參《雅歌》二章7節;三章5節;八章4節)這話由書拉密女對耶路撒冷的眾女子說,表達了一種深情的等待,不強迫,也不催促,只靜候愛人自願回應。
古今中外,有各種描寫男女之愛的經典作品,但《雅歌》所反映的,不僅是男女之情,也象徵了神(上帝)與人之間的愛。這份神對人的愛,傳遞了兩個神學信息:自由意志與無盡的愛。
神賜予人自由意志,是因為祂的愛不求控制與操縱,而是盼望與人真心相交、互相結連。這無盡的愛就在祂默默等待中顯明,如同《雅歌》中的良人,寧可溫柔地等候對方「自己情願」,也不願強行搶奪。這種等候,也在「浪子回頭」的比喻中展現出來(參《路加福音》十五章)。即使小兒子貪愛世界,拿着父親所分的家產出外揮霍,父親始終沒有追出去強迫浪子回家,只是默默地在遠處等候,待看到他鳥倦知還,才出來歡喜迎接。
面對三次不認自己的門徒西門彼得,耶穌也沒有強烈地責備他的軟弱與背叛,而是三次問他:「你愛我嗎?」等他自己情願,重新委身,最終彼得成為教會的領袖。
很多初次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人,因為不明白的緣故,起初都表現得不情不願,甚至藉詞多番婉拒、推搪,但神沒有加以強迫,反而尊重我們的自由意志,等我們自己情願。
以慈愛吸引你
神對我們的等待不是被動無力,而是充滿盼望,因為祂知道每個人的步伐不同。祂不以我們步伐太慢為恥,也不因我們的沉默、冷淡而離棄,這是對自由意志的尊重,也盡顯祂對人類那份無盡的愛。
在我所服侍的一群年青人當中,其中一位俊俏青年,最初受朋友邀請來團契參加活動,對信仰並不感興趣。他斯文、安靜,人際關係也較為被動、慢熱。從接觸信仰到相信,經過頗長的時間,有時候貌似「深思熟慮」,有時卻不太投入。各種因由都使他在信仰的步伐上較為緩慢。
慢慢地,他願意參加團契、學習樂器、嘗試參與侍奉,開始對信仰有所回應,並願意參加查經小組。作為牧者,我當然希望他能夠快速成長、靈性進步,早日加入傳福音的侍奉大軍。然而,《雅歌》提醒我神愛他,會默默陪伴並耐心等待,等他自己情願。總要相信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美好的計劃。因此,除了為這位青年懇切禱告,就是陪伴左右、與他同行,等待有一天他甘心投入、委身服侍,便能見證另一個生命改變的奇蹟。
這令我想起一首在青少年時期唱過的粵語詩歌《祂等待你》,最近恰巧又有機會再次領唱。歌詞雖然簡單,卻寫出神對人的耐心與慈愛:
「知不知此際耶穌,正到你面前在等,
祂想此際能與你,同度着這刻。
可否將心裡門開啟,邀請祂進入心中,
祂可將心裡愁困,全然變做安慰。」
其實,在我們尋找信仰的同時,耶穌也正在耐心地等待我們,等待我們開啟心靈,等待我們回轉。凡願意相信祂的,祂都接納並幫助,就如祂在《聖經》中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參《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節)若你今天願意相信祂,現在便可以打開心門,邀請祂進入心裡。
祂等待你|戴邵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