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紐約出生,那時父母就在我們住的公寓樓下經營中餐外賣店。因着父母的生意,我四個月大時就被送回中國,跟爺爺、奶奶生活。我奶奶帶着我去寺廟,向那胖禿頭雕像鞠躬。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人們在寺廟裡高呼「阿彌陀佛」。只是奶奶帶着我,就只能一起去。

大概四、五歲,我回到美國和父母一起生活。有一次我們家的餐館請了一位電工來修理,他是基督徒,邀請我媽媽去布碌崙華人基督教會。媽媽決定去這間教堂看看,然後也帶我一起去教會。雖然牧師非常友善,也很風趣,然而我覺得做禮拜很無聊,兒童主日學也很無聊。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會敬拜一個你看不見的上帝。除了玩遊戲,一切都很無聊。我願意繼續跟媽媽去教堂,只是為了打乒乓球和玩遊戲。每個星期天都是如此度過。
上五年級的一天,媽媽可能是因為吃了剩下的海鮮而得病,應該是食物中毒吧,非常嚴重,需要靜脈注射。當時我很害怕,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可以如何幫助媽媽。這時我才想起主日學所教的,想起閱讀《聖經》,於是我向天父上帝祈禱,希望媽媽會很快康復。感謝天父,媽媽身體漸漸康復。
回想那時的我,把上帝當作故事書裡描寫的瓶子裡的精靈,只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才去找祂。之後我又忘記了上帝所做的事是多麼的美好。七年級時進入了錯誤的朋友圈,他們的成績似乎不錯,對我來說似乎很友好,我想,和他們成為朋友會是一個不錯的決定,對吧?然而事實證明我錯了——這群朋友會講污言穢語,咒罵人,做壞事,並且經常在考試中作弊。我和他們相處多了,受他們影響有時也有不良行為,也被處罰過。他們多次在上課時製造麻煩,其中一個因着打同學而被停學。有次在課堂上,有人向老師擲物件。還有一次,兩個同學貪玩拉了火警警報器,消防車趕來學校,以為發生火警。慶幸這些我都沒有參與。不過,我們班的名聲最差,學校一些外出考察或活動,都不讓我們班參加。
那個暑假,媽媽幫我報名參加教會青少年的「聖經營(SBI)」,我被敬虔的弟兄姊妹包圍,他們不講污穢言語、不罵人、也不欺騙人,他們誠實、有愛心,這個新的朋友圈改變了我。進入八年級,我慢慢疏離那些損友;我開始認真讀《聖經》、禱告、靈修,學習「在真道上站穩」「凡事憑愛心而做。」在家裡,我學習幫忙做家務;在教會,我終於站出來在眾弟兄姊妹前作見證,感謝上帝在我生命中所作的一切。
朋友圈|王心榆(Earvin Wang,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