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砌積木,除了從無到有那份滿足感,我更從中稍稍領略到創造者的心腸。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讓高樓穩固,不怕風吹雨打,地基就必須穩固。砌積木亦然,打開一大包林林總總、色彩繽紛的積木,首先要各從其類,將積木按顏色、形狀分門別類,然後按部就班,按着說明書的指示,一塊一塊疊上去,一環緊扣一環。過程必須非常謹慎,因為稍一大意,就會出錯。

當然,真的出錯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只是,當發現不妥,該如何是好?尤其是在即將完成之際,才發現錯誤,繼續錯下去,還是檢視之前的步驟,找出問題的根源,從頭再來?出錯令人氣餒,想放棄又不甘心,但若視而不見,堅持不改,就永遠看不到它原來被設計的模樣。唯有按照設計者的指示完成作品,我們才能體會設計的奧妙,感受到設計者的匠心。

這讓我想起《聖經》,這本銷量歷久不衰的暢銷書。記得二十多年前唸基督教教育時,老師一再強調,人生是有說明書的,就像電器一樣,按照設計師的設計和說明書的方法去安裝,電器就能啟動,就能正常運作,完成它的任務;人生亦然,只要按照說明書一步一步走,就能完成使命,活出精彩人生。這本人生的說明書就是《聖經》。

人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沒有人敢說自己擁有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然而,《聖經》透過神(上帝)的默示,為複雜的人生問題提供了睿智的原則,可以說於教導、督責,使人歸正,引導人學義,都有益處,甚至能讓人的生命徹底改變。

大文豪托爾斯泰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年輕時過着放蕩不羈的生活,當他擁有財富、婚姻,過着世人羨慕的生活,在人生巔峰之際,卻陷入極大的苦悶與痛苦之中,因為他無法找到人生的意義,對生命感到絕望。

就在托爾斯泰最痛苦的時候,他重讀了《聖經》,而且整整三個月日夜不輟,最終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他這樣說:「生命的奧秘不在知識中,也不在哲學的答案中。人的智慧終點,就是(基督)信仰的起點。」他進一步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的源頭,當你找到神這位生命的源頭與主宰,並願意在祂對人類的整體計劃中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遵行耶穌在《聖經》中教導我們的一切,那就是我個人的人生意義。」

托爾斯泰晚年的作品,無論內容或形式,均深受《聖經》影響。他甚至說:「在當今社會環境下,若沒有《聖經》,兒童的教育將無從談起。」

執筆之際,《混沌少年時》這齣電視劇正在熱播,青少年問題敲響了父母、教育工作者的警鐘。世代邪惡,人心難測,究竟是什麼價值觀在塑造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進死胡同?誰能救他們脫離兇惡?我沒有答案,但我相信《聖經》有!

人生的說明書|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