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趋势:各国债台高筑
货币主义(Monetarism)此种经济学流派于1960年代出现,理论主要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推行,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货币」扮演最重要角色。
短期层面,货币供给的变动能影响如「就业」等实际经济状况;长期层面,货币发行量多寡左右着「通货膨胀」是否出现,若政府发行过多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因此,政府所扮演重要角色即是透过中央银行,调控在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数量。
据此,去(2024)年年末由禧年经济伦理文教基金会举办的「禧年圣经经济伦理研讨会」,执行董事胡业民以「为什么赖债?货币和债券发行的终极困境」为题分享。
胡业民指出,若无货币的出现,市场上买卖仍会採「以物易物」方式;更精确地说,目前流通的是经国家法律认定,可用于在国内偿还债务的铸币或通货,称为法偿货币(Legal Tender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