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约眺望专栏】主保佑这世代!别让「奶嘴乐」残害
Image-Description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牠的诡计。」(哥林多后书2:11)

 

「有谁认识这个字呢?」我在黑板上写下「Tittytainment」,然后回头问学生们。

 

全班上百人,只有一位女同学举起手。

 

望着台下这群顶大学生,身为教师,我有点落寞。但我不怪他们,这是一个冷僻的英文新造字啊。

 

「没有手机的请举手。」我接着问。没有人举手;人人有手机。

「有手机的人,」我说:「应该都要认识这个单字。」

 

「Tittytainment」,是「Titty」(奶头)与「Entertainment」(娱乐)两个字的组合,为了避免物化人体,我把它翻译成中性的「奶嘴乐」:泛指那些能让人着迷、成本低廉、可以使人感官满足的低俗娱乐。

 

1997年,汉斯·马丁(Hans-Peter Martin)与希律·舒曼(Harald Schumann)共同发表一本畅销书《全球化陷阱》(Global trap),在书中提到一段秘辛,指出「奶嘴乐」理论发明者为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ński)。

 

该书叙述1995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的费蒙特旅馆曾举行一个有关全球安全的秘密会议(Fairmont convention)。这个隐密会议是由苏联前总统戈巴契夫发起,出席者都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经济和科技界巨擘,包括老布希(美国总统)、柴契尔夫人(英国首相)、索罗斯、比尔·盖兹等,共约500多人。

 

与会中有3名斜槓媒体记者,如:马丁和舒曼;马丁当时身分还是欧盟议会代表。因为是有关全球安全秘密会议,所有名列「参与者」事后对于该会议均不予置评,也没有任何其他公开资料陈述,只有马丁和舒曼基于记者职责,在《全球化陷阱》中给以细緻而生动的纪录。

 

会议中,布里辛斯基提到:因科技发展,生产力不断上升,世界上一大部分人的工作将被淘汰,这些不被雇用的人无法积极参与生产或服务,而致失业、人生迷茫,成为社会/国家安全缺口;为安抚这些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娱乐活动来填满,如:网络、电视、手机、和游戏等,让他们乐在其中而忘却现实世界。犹如婴儿在哭闹时,给他塞上奶嘴,让他勐吸不费钱又无物的空气,却能阻止孩子的哭闹—这就是国家/社会安全最佳的策略:「奶嘴乐」--人不思不考,安静却愉快地躺平。

 

台湾是民主进步的社会,在1987年解严后,接着于1988年开放报禁,并在1993年先后完全开放广播频道和有线电视。当时的领导人很骄傲地说:「这样,我们的年轻人就不会在街上游荡。」台湾还比布里辛斯基更早得知其中况味,作了超前部署呢。   

 

身为牧师,举目看到报章杂誌、传播谋体裡,充斥着大量低俗的娱乐、情色绯闻、名嘴口水、网路暴力游戏…等等,以「围堵」(Containment) 众生、遏抑思考、麻痺心智,就想到「Tittytainment、奶嘴乐」正在侵害我们的心志,残虐我们的大脑,我只能低头祈祷:「主佑这世代」。几年前,我把奶嘴戒掉了。

 

「神经神学」,让我们晓得牠的诡计。

 

(文章授权/潘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