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銀行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面臨多重下行的風險,國內經濟則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
然而,在歷經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全球威脅,造成健康、生命、生活的多重挑戰後,「不安」似乎成為了深植人心的一種感受,對於過日子,總是抱持著戰戰兢兢心態。
對此,張宰金牧師從約書亞記出發,帶領你我看見「勝過爭戰的秘訣」,也進一步提醒,當苦難來臨時,個人能如何自處、及幫助身旁有需要的肢體。
央行報告預估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
中央銀行於3月1發布2023年度第一份〈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會議─中央銀行業務報告〉,除有央行主要業務說明介紹、業務概況外,內文並含括對於「國際經濟金融情勢」與「國內經濟金融情勢」的觀察。
針對全球經濟,央行指出,全球經濟面臨多重下行風險:
1)美、歐勞動市場緊俏及供應鏈回流,恐使通膨再升溫。
2)美歐央行若因通膨降溫不如預期,進而緊縮,恐擴大經濟成長減緩幅度。
3)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仍存在,恐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4)氣候變遷加劇大宗商品供應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亦升溫。
對於台灣今(2023)年的經濟金融情勢,央行則預估:
1)本年經濟將溫和成長。
主要是受全球經貿成長動能放緩,將抑制台灣出口成長,且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持保守,民間投資動能將趨緩,惟國內防疫措施及邊境管制放寬,使國人消費意願增加,預期本年經濟將溫和成長。
2)失業率續降,實質薪資微幅成長。
隨著國內疫情受控,商業活動逐漸復甦,失業率續降,至本年1月為3.50%,係2001年2月以來的新低。
3)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可望降至約2%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用來衡量一般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水準的變動情形。
計算上會選定一個年度做為「基期年(比較的基準)」,並將此年指數定為100,來比較物價指數升高(大於100)或降低(小於100),用以記錄各項商品及服務價格的波動(自民國112年1月起,物價指數以110年為基期年)。
新冠肺炎盛行期間,世界主要經濟體如美國(14.49%)、英國(12.83%)、歐元區(11.46%)的CPI年增率,都上升超過10%。但台灣在疫情間相對可控,加上多樣政策,積極因應普世都面臨的能源及食物價格波動,2022年台灣CPI年增率為2.95%,今年可望降至約2%。
從約書亞記學會「勝過爭戰」!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變動為生活帶來挑戰與不安,有可能使人覺得恐面對生活、工作上的各樣匱乏,進而產生不安、焦慮、感到被剝奪…等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