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乃快樂之本
Image-Description

在今天的社會,人際關係的交往,常常顯露出一個人是否自私自利,抑或是樂於助人。有時候與其參加名人的慶功宴,這種錦上添花的場合,讓人渾身不自在,倒不如把握機會,向急需幫助的人伸出援手,豈不更佳?常言道:「助人乃快樂之本」,此言不虛,以下的真實個案,是施與者的親身感受:

那次我和妻子搭乘從香港返回倫敦的航班,鄰座是一位來自中國、準備到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就讀的年輕女孩。她與我們聊天時提到,飛抵希斯路機場後並沒有預訂住宿。由於抵達時間接近午夜,她也不確定機場的座椅是否能夠過夜。

我們對她說:「妳是單身少女,一個人在機場過夜不太安全。不如和我們一起回家,我家有空房可以借住。明天我們陪妳去買火車票,送妳搭車到利茲。」她聽後,欣然接受我們的提議。

隔天早上,吃過早餐後,我帶她去買電話卡,好讓她能打電話向在中國的父母報平安。她向我們傾訴自己的遭遇,也說她父母要她轉達感謝。我們回答:「不必客氣,妳人生路不熟,我們只是舉手之勞。而且我們是基督徒,接待客旅是主的教導。」

隨後,我陪她搭地鐵,幫她購買前往利茲的火車票,並目送她乘車北上。臨行前,她還向我索取手機號碼和電郵地址,以便保持聯絡。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以愛心待人。懷着一顆助人為樂的心,不單讓對方感受到快樂,自己也會因此獲得快樂的回報。

我們最近前往波蘭克拉科夫(Krakow)旅行,曾向一對烏克蘭夫婦問路。當他們得知我們要去的地方距離甚遠,必須搭乘計程車時,那位男士毫不猶豫地拿起手機叫了一輛車。他還對我們說,他的Uber賬戶裡還有餘額,足夠支付車費,因此我們不需要付錢。這種樂善好施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我們回國後,特地傳了一則訊息給他們,說他們就像是上帝派來守護我們的天使。感謝他們在異地的相助,還慷慨解囊,讓我們深感過意不去。如今,已有超過三百萬烏克蘭人因戰爭而流離失所,逃往波蘭。而英國政府也接收了不少烏克蘭人民。

我們助人,出於自發,並不期望回報。而當我們得到他人的幫助,也應銘記在心,並以此激勵自己繼續行善。這種善的循環,特別是在人地生疏時獲得陌生人幫助,格外珍貴。這行動不但展現了人類互助友愛的精神,也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日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