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夏天虚度!「角声」35年实战:四招带躺平青年走出舒适圈
Image-Description

随着「躺平主义」席卷年轻世代,许多年轻人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与拼搏,而是选择留在舒适圈里,以低欲望的生活方式来面对压力和不确定的未来。这样的风气也在教会中存在,导致一些年轻人对信仰及服事失去热忱。面对这种现象,教会应当如何支持并激励当今的青少年?

真诚的陪伴与关怀

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责备和要求,而是真诚的理解及陪伴。如果教会长辈一开始就带着「躺平就是错的!」或「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就是这样!」的批判态度来看待年轻一代,只会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原因有很多,表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教会该做的,是主动走进年轻人的世界,真诚地了解他们。可以建立属灵导师制度,安排成熟信徒与青少年一对一同行,分享生命经历与属灵旅程。或在教会聚会中,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年轻人有机会坦诚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挣扎,而不必担心被批评或否定。尊重、理解、接纳很重要。

重新诠释事奉真谛

在躺平世代,对于一些教会的年轻人来说,「事奉」让他们倍增压力及产生距离感。海玲分享:我12岁信主,二十年来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服事行列,纵使信仰历程有高山低谷,但坚持服事使生命与信仰从未断开,终究还是回到神的身边。坚固年轻人的信仰,让他们有份于服事是很好的办法。

教会应帮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事奉不是一项沉重的责任,而是与神同行、更多经历祂同在的途径。教会可以鼓励年轻人发掘及善用自己的兴趣和恩赐,例如:影音剪辑、社群经营、艺术创作等,也是宝贵的事奉方式。让年轻人明白,即使只是微小的摆上,在神眼中也同样有价值。

教会也可以提供具体的参与机会,培养年轻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例如安排年轻人负责主日敬拜服事、欢迎接待、小组带领、儿童事工等岗位,或是暑期在VBS里担任小老师,使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也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短宣、小区服务活动,拓展视野并实践信仰。

珍惜夏天身体力行

在这个夏天,何不鼓励及带领教会的年轻人,拒绝躺平、行动起来?「角声」多年来推动青少年布道工作,有35年历史的迭湖营地事工每年招募年轻义工及辅导员,一同服事夏令营里的小朋友。今年,营地事工转型,将加入「游学」元素,由有宣教负担的辅导员与青少年同行,藉14天的行程陪伴,与他们分享信仰、建立信心;同时透过实地参观、小区参与,让年轻人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一次有深度、有感动、有行动果效的信仰「随光之旅」。了解详情,可浏览网页humi.nyc/stm2025/。

面对社会「躺平」风气的挑战,教会不能急于「改变」年轻人,而是先走近他们的世界,真诚理解、耐心陪伴,并用信仰与爱心点燃他们内心的火花,使教会成为年轻人的避风港及训练场。深信神一定会兴起新一代火热而真诚的信徒,成为这世代的光和盐。

信仰不躺平|号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