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与她同行 是陪伴不是拯救!刘昭君关怀受暴者 :「我们不是光,但愿意种光」
Image-Description

【记者李容珍台北报导】「在助人的现场,我们不是超人,也不是圣人,我们只是还愿意站在她身边的人。」

台北市基督教女青年会社工部部长刘昭君,日前在「女人帮女人:从〈路得记〉探讨基督教非营利机构的女性事工」活动中,以「在裂缝中种光——对家暴及经济弱势妇女伸出援手」为题,分享自己十多年来陪伴家暴与贫困妇女的历程,并深有所感地如此说道。

她指出,从《路得记》中看见女性之间同行的赋能,那是一种不带英雄姿态的hesed(恩慈)精神。不是来拯救,而是选择留下。留下,不是因为我们有所有的答案,而是愿意在对方还看不见光的时候,就站在她的身边。

根据刘昭君观察,台湾每年约有13万多件家庭暴力通报案件,平均每四分钟就有一案发生。案件中,女性占六成、男性占四成。她补充:「早期男性通报更少,因为男性通常不太愿意寻求协助。」此外,未成年「相对人」(加害人)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显示当亲子沟通失能,家庭也可能沦为暴力解决冲突的场域。

社工介入双方冲突 常吃力不讨好

她坦言,家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处境。冲突双方本就积怨已久,当社工介入协助时,往往容易被夹在中间。若同时服务双方,也可能陷入三角关系的拉扯。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应由不同人员分别协助加害与被害者。

她也指出,家暴不只发生在弱势群体中,经济条件优渥者也可能是受害者。只是这类族群多数不会进入社福系统,因为他们有能力聘请律师、寻求咨商,也有经济能力自立生活。相较之下,社工所服务的对象,则往往如《路得记》中的路得与内奥米,处境艰难,资源贫乏。要陪伴这群在困境中的人持续走下去,「真的很不容易」。

劉昭君部長。(圖/李容珍攝影)

《路得记》中的内奥米,说自己叫「玛拉」,意思是「苦」;路得是外族人,年轻寡妇,社会边缘人,可以选择离开婆婆,但她却选择陪伴婆婆。当时的内奥米失去社会身分和经济支持,路得也跟着穷困,若是改嫁还有机会,但在困难处境中,她仍对内奥米说:「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的国是我的国,你的神是我的神。」路得愿意陪伴婆婆一起留在黑暗中等待天明。

已经被打很惨 为何受害者继续留下?

「在黑暗中同行,在裂缝中要看见光,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她说,对于被害人遭遇家庭暴力,多数人会劝她们赶紧离开,理性来看,正常人也会选择「保护自己」。但是她们辅导过无数女性,她们遭遇家庭暴力,却无法离开。因为有孩子、没有钱,虽曾试着求助,但是隔天又说:「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又继续留下来。起初让她不解的是「妳已经被打得很惨,为何还要留在那里?」如此反反复覆,难怪许多社工做到第三年都快崩溃,第四年就想休息。

刘昭君表示,这些受害人不是反复无常,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太痛苦、太孤单,怕被丢下。她们内心深沉的恐惧,是被抛弃,不仅配偶离弃、社会排斥、亲人沉默。她们不是不想改变,只是不知道还有什么选择,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家暴与贫穷,让她们失去选择权,也夺走她们的自我价值感。她们深沉的需要和渴望,是社工最难工作的部分。在困境中,谁能陪她们走出来是关键!所以她很佩服路得和内奥米,内奥米一直说自己很苦,但是婆媳两人坚持下去。

恐惧配偶离弃 社会排斥亲人沉默

她曾经服务一个案,在被家暴后,社工先后陪伴对方七次搬出去住;每次搬出去没多久,又搬回来,让她无法理解。有一次她陪着被害人,在警察陪同下回去拿东西。她们刚从楼上下来,警察说,应该没事了吧!才刚骑摩托车离开,她们走到大马路,相对人马上跳出来,手上拿着棍子威吓,她大叫:「你要做甚么!」内心也十分害怕:「那棍子打下来,我岂不完蛋?」还好对方只是对她们乱骂,她赶紧打电话报警,刚才陪同的警员也赶紧冲回来。

从事家暴弱势关怀十几年,每一年她都想离职,「还好有神,让我愿意持续做下去。」如今回想,她认为,是上帝要她做这工作,也让她体会到,同行者,真的要有勇气和上帝力量。

从路得和内奥米 看见五项同行力量

从路得和内奥米的同行,看见家暴与经济弱势女性的五项同行力量:

一、陪伴:不抛弃的关系,就是重建信任的起点。二、照顾:从「被帮助者」成为「帮助者」。三、智慧:陪伴她建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四、疗愈:从「苦到甜」,需要被理解与接纳。五、同行:不只是拯救,而是翻转命运。

她说,陪伴过程心中一定会有很多挣扎,她相信路得内心也有很多纠葛、挣扎,社工也是。当路得说:「我不离开你,无论生死。」那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同在,也是家暴女性最需要、却最缺乏的。因此,理解、接纳对方,也不去评价,温柔响应受害人的需要,最重要让被害人自己长出生命的力量。

不要求不评价,愿意等候建立信任

刘昭君表示,只要有一个社工、邻居、朋友,愿意真诚陪她,不要求、不评价,愿意等候,信任就能慢慢重新开始。另外,建立支持社群、定期陪伴访视、鼓励参加关系重建团体。

从被帮助者,成为帮助者,如同路得捡麦穗养活内奥米;今天的她们,也会有韧性与责任感,给她们工具和机会,包括二手市集、互助小组、妇女就业计划,她们也可以反过来成为照顾者。

路得和内奥米,她们不是人生胜利组,也没有照世俗的方式走,但她们选择留下、同行,不让彼此孤单。在极限处境中的同行与恩慈,是信仰对女性困境的深刻回应。在助人现场,我们陪伴不是因为有答案,而是因为她们值得有人陪。

走进受伤女性世界 告诉她们「妳不孤单」

刘昭君表示,我们常说要帮助她们,但有时候,我们也像内奥米所说:「我好苦」的人。我们也想象路得陪着另一个人走,心里有时却很累,但我们的价值是:「还愿意在这里。」即便是不完美的陪伴者,被磨损但仍选择留下同行的人,这才是福音真正进入实务现场的样子。

「我们不是光,但愿意种光。给时间、给空间、给信任,不替她决定,愿意等她再次站起来,在绝望中,不熄灭地站在旁边。」她表示,她们的重建,不是我们拯救了她们。我们不是救世主,而是同行者。她也期勉每个人成为现代的波阿斯、路得、内奥米,用信仰、时间与行动,走进受伤女性世界!愿我们都成为那个愿意留下来的人,陪伴彼此一起走,即使自己有伤,仍愿意坐下来说:「我现在还没有很好,但我可以陪妳坐一下,泡一杯茶,握一下手,告诉她:『妳不孤单,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