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加入美国共产党,用20分钟写出当时反战运动的主题曲:「人们何时才会明白?人们何时才会学懂?」战争的痛
Image-Description
  • 花儿都哪里去了?年复一年。
  • 花儿都哪里去了?年年过去。
  • 花儿都哪里去了?花儿一枝一枝被少女摘去了。
  • 人们何时才会明白?人们何时才会学懂?
  • 少女都哪里去了?少女一个一个嫁给男生去了。
  • 男生都哪里去了?男生一个一个当士兵去了。
  • 士兵都哪里去了?士兵一个一个被送进坟墓去了。
  • 坟墓都哪里去了?坟墓一个一个被花儿遮盖了。
  • 人们何时才会明白?人们何时才会学懂?

《花儿都哪里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出自美国现代民歌之父──彼得西格(Pete Seeger)。

民歌之父

彼得西格于1919年在纽约出生,父母是受古典音乐训练的音乐家,家中人材辈出,堪称书香世家。虽然父母没有强迫他学习音乐,但一次跟父母外游参加音乐活动时,年轻的彼得听见乌克丽丽(Ukulele)后,就爱不释手,之后五弦班卓琴(Banjo)更成为他的标志。

彼得西格年轻时受马克思思想影响,曾一度加入美国共产党。他用音乐推动工会组织,力求为人民发声。他积极参与小区组织活动,甚至影响学业,从哈佛退学。为避免影响任职政府的父亲,彼得西格曾以别名从事广播及音乐录制。

1942年,彼得西格被征召入伍;退役回国后继续关心政治,后来更成为反战的主要声音。美国民权运动中常被使用的歌曲,如《我们必然得胜(We Shall Overcome)》等,背后都有他的改写和推动。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假如我有一枝槌》、《转、转、转》等。

彼得西格于2014年去世,一生获奖无数,其中包括了国家艺术奖章、肯尼迪中心荣誉奖、格林美终身成就奖。

反战歌曲

1955年,彼得西格应邀到某大学举行音乐会。在飞机上,他读到俄国沙皇时期,哥萨克人被迫参战的故事。那些哥萨克人在征途上唱起歌来,其中的歌词给彼得西格带来了灵感。不到20分钟,《花儿都哪里去了》的雏形就完成了。这首歌后来成为反战运动的主题歌曲,被不同的歌手及民谣乐队演译,极受欢迎。

《花儿都哪里去了》具有民谣的清丽气质,旋律简单。细听歌词,一连串的问话与答案;从花儿带出少女、从少女带出男生、从男生带出士兵、从士兵带出坟墓,最后回到起初的花儿,叫人难以不深深反省!而每一段都重复「人们何时才会明白?人们何时才会学懂?」,是轻声说重话的绝妙境界。难怪这首歌在越战期间,于民间广为传诵。

战争梦魇

战争是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美国参与这地球另一边的战争,超过20年。位于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上面刻有每位阵亡美军的名字,数字竟达五万八千之高。关心退役军人的团体更表示,从越南退役的军人自杀率极高,数目与阵亡数字不相上下。可见战争的残酷烙印,影响深远。越南人的死亡数字,也高达25万。而这只是众多战争中的一场区域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人同意战争残酷,力求建立跨国组织,一厢情愿地以为人不会这么愚蠢,重蹈覆辙。谁知短短几十年后,就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人问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用什么武器进行?」爱因斯坦回答:「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会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大战必定是用石头、木棍等原始武器!」难怪西格在歌中问:「人们何时才会明白?人们何时才会学懂?」

和平之君

主耶稣反对任何形式武力。祂生在以色列亡国、被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有人误会耶稣宣讲的天国福音,期望祂推翻当时的政权。

耶稣被人捉拿时,门徒中有人拿出刀来,把对方一人的耳朵也砍下。耶稣马上责备那门徒,说「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更把那人的耳朵实时医好。

耶稣骑着未曾被人骑过的驴驹子进入耶路撒冷,表明祂是和平之君。祂以牺牲自己来作争战的方式,祂就是「非暴力运动」的始创者。耶稣从没有带领过任何军队,但明白耶稣心意的人,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都按祂的榜样作出牺牲,建立和平。

人的心若不在耶稣里获得真正的平安,就会到处开启战争。一国的领袖若心中没有平安,就容易作出涂炭生灵的决定。俄乌战争未息,其他地区局势又紧张,到底我们何时才会明白?我们除了为位高权重的人祷告外,更要祈求和平之君的真平安,能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力量,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中,活出真平安,缔造真平安!亲爱的朋友,你有这真平安吗?请用本版决志表跟我们联络。

花儿都哪里去了?|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