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等了我半世紀,最後一夜卻等天堂來車:一位護理師女兒的懺悔錄
Image-Description

小學一年級時,媽媽讓我到台東和阿公阿嬤同住。沒想到還不到一個學期,就在教會的聖誕圍爐聚餐中,我踢翻了滾燙的火鍋,打破了教會歡樂慶祝。在疼痛迷糊之間,媽媽忽然到來,要帶我回家。她揹起不輕的我,溫柔地叮囑:「不要喊痛,不然阿嬤會擔心。」那個黑夜搭車時,一直被媽媽牢牢揹着,上上下下,換了幾趟車。趴在媽媽的背上,心中糾結着腳的疼痛,和怕阿嬤擔憂怕媽媽太辛苦;然而心窩還是暖暖的,漸漸地我睡着了,不覺得疼痛了!那段時間,媽媽每天細心地幫我敷藥,為着我的腳禱告,耐心等待傷口癒合,等待我能夠再次自己走路,等待傷疤淡去……

長期照顧家庭

30多年前,我和先生來到美國,本來是攻讀特殊教育研究所,後來改讀護理,而大學部的護理先修科要唸要很久。媽媽說沒關係,專心讀,她會幫忙我帶小孩。爸爸在台灣牧會了30年,退休的時候,綠卡也剛好批下來。沒想到爸爸來美國才幾個月,一個冷冷的早晨到外面散步就中風了,住院長達一個月。媽媽勇敢地陪在爸爸身邊,每天待在醫院服侍爸爸,為他禱告,摻雜着淚水地等待,一面學習異國陌生的醫療體系。媽媽大多時候是堅強的,嘗試用蹩腳的英文與醫護人員溝通,耐心地等待爸爸的復健,等待他重新站起來走路,等待他恢復說話的能力。

媽媽很快學會開車,除了照顧中風後的爸爸之外,還為我們煮三餐、帶孩子,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讀書,還得照顧生病的哥哥。這一等就是四年,她等到了我畢業,也等到了一個懂得關愛照顧人的女兒。

之後,我買了一家洗衣店,又經營一家快餐店。媽媽中午幫我們帶來便當和水果,又接送和教導我們的孩子,還為客人補縫衣服。媽媽從無怨言,微笑感恩地付出,是靠着上帝加給的力量。每天晚上,媽媽等待我及先生回家,忙完一天可以吃上熱騰騰的晚餐,她等到了我們的滿足和溫飽。

媽媽總是願意等

阿嬤揹着孫女做菜

搬來達拉斯之後,我一邊在醫院工作,又再度回到學校學習。我對媽媽說:「等我畢業了,要親自幫妳看診,以後看病就不會這麼麻煩了。」媽媽笑着說:「好,我等妳,以後妳幫我看診。」這一等又是五年,直到我終於可以親自為媽媽看診、開藥、治療。

四年前,我們接媽媽來與我們同住。為了不讓她在家裡感覺孤單,我將門診的工作改為到病人家裡看診,這樣我就能帶着媽媽四處走,可以一路上聊天、「鬥嘴」,媽媽成為我工作出診時的親密夥伴。當我進病人家裡時,媽媽就在車裡等我,等着我從病人家裡出來,我們繼續聊!寒冬裡,媽媽穿上厚厚的外套;夏天裡,媽媽準備幾塊冰,放在脖子後面降溫,避免等得滿身大汗。後來,我不忍再帶她出門了,媽媽只好留在家裡,卻又時刻掛念着我開車的安全。她用禱告托住我,耐心等待我回家。

看着媽媽駝背的身影和緩慢的腳步,我曾多次說:「媽媽,你一定要等我,等我再幾年退休後,就能夠全心全意照顧妳。」媽媽說:「我當然很願意等你,不過時間都在上帝的手中,不是我們可以做主的。」

去年11月,媽媽被診斷出肺癌第四期,病情迅速惡化,已超出控制。在我出門工作前,我總會叮囑她說:「媽媽,妳要等我回來喔!」她也總是回應:「會啦!」有一晚外面下着雪,我心裡掙扎着,想請假陪在媽媽身邊,但想到醫院裡還有許多病人,就匆匆對媽媽說:「媽媽,妳要等我回來喔!」這一次媽媽沉默了,沒有回答。這時她等待的不是我,而是等待主耶穌來接她回天家……

聽着天韻的詩歌《媽媽,有你真好》,我總是潸然淚下。歌詞說道:「媽媽我能拿什麼回報?我知道我永遠是妳的寶,我想要妳真正知道,有妳是這麼的好!媽媽,我多渴望能回報,妳知道妳是我永遠的寶,我想要妳真正知道,妳的愛是這麼的好。」

媽媽的等待|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