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存在嗎?物理學決定論、量子隨機性與宗教選擇權的終極解答
Image-Description
 

物理學對「智慧」的定義,是能為將來創造「更多自由選擇餘地」的一個決定或一種能力。至於人是否擁有「自由意志」來做這種選擇,仍是個熱烈討論的問題。

自由意志與理性

根據古典物理學,一切自然現象都是被自然法則嚴格控制,未來將要出現的事物,都是由過去宇宙時空軌跡所決定。然而根據量子力學或隨機性的解釋,有人認為這可能成為自由意志存在的機制。近年來一些新的理論認為,所測量的現象與測量者選擇的測量方式之間存在關聯性,這意味着測量的選擇和測量的結果都是預先確定的,這被稱為「超決定論(Superdeterminism)」。這樣看來,人擁有自由意志就是「超自然」的,是上帝所賜給人的恩典,讓我們人能「像」祂。

筆者認為,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有沒有自由意志」這個問題就不會是有意義的討論。同時,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我們也無法確定我們所研究的科學是否正確,因為我們無法自主測試科學。上帝既然說伊甸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人可以「隨意吃」,而且也讓人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我們便姑且認為人擁有自由意志。這當然是基於人真正有選擇的可能性,如果不是能「隨意」,那麼自由意志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人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法。有些人憑自己的喜好,這完全是主觀的;也有些人憑別人的遊說(如亞當、夏娃)來選擇,這在當前數位化的時代,可能是最普遍的選擇方法。然而,最合理的選擇,應當是依據理性分析所得,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合理」的意思。然而,這樣的合邏輯選擇,卻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驢的困境」。

布里丹驢的困境

一位14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尚‧布里丹(Jean Buridan)對「自由意志」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提出以下情境:假設有一隻擁有「完全理性」的驢子站在兩堆等量等質的乾草中間,因為無法合理決定應該吃哪一堆乾草,最終只能餓死在那裡。

這個悖論顯示以理性為唯一選擇依據所衍生出的問題,言下之意是除了「合理」的選擇之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條件呢?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說得好:「瘋子並不是沒有理性的人,瘋子是只剩下理性的人。」

巴斯卡在他的《沉思集》中寫道:「心有其理,此理非理智所能知」。所以,「理」不僅僅是是否合邏輯的問題。布里丹的驢可以不必問是否合理,只要牠愛吃哪堆草,就去吃那堆草,心自有其理。胡適曾寫道:「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可見「心」固然有其理,但「合理」嗎?胡適的這句話構思優美,一旦進入「愛」的領域,就會出現比邏輯更高的概念。心靈能感受的,頭腦不見得能夠理解(例如布里丹的驢),然而,頭腦可以理解的(例如吸菸有害),心卻要尊重。

最重要與次重要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既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財利)。人若想要一切,結果卻會什麼都得不到。能夠捨棄一切次要的,去選擇最重要的,就是認識到上帝所賜的恩典是多麼深厚。魯益士說得好:「若能選擇最重要的事,那麼次要的也可一併得着;把次重要的當成最重要的,結果不但得不到最重要的,連次要的也得不到。」生活在現代的人有太多的選擇,如果我們想要什麼都擁有,必然會在這些選擇中迷失,反而一無所得。這正是「布里丹驢的困境」現代版。

人得以進入上帝的國是上帝的恩典,也是出於人自己的選擇。人的選擇是有意義的,因為不同的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是各異的。這一點連不信上帝的卡繆也曾說過:「生命就是我們一生所做的選擇。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生命仍然持續着。」

心懷二意|黃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