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2025.04.23更新】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復活節星期一(Easter Monday,21日)清晨7點35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1時35分),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的住所安息主懷,享壽88歲。方濟各是首位拉美裔教宗,昨(20)日才剛出席梵蒂岡復活節主日彌撒活動,他的去世標誌著影響全球的歷史性教宗任期的結束。
梵蒂岡22日宣布,方濟各的遺體將於當地時間23日上午9點(台灣時間為4月23日下午3點)移靈至聖伯多祿大教堂,教宗的棺木將停放在此,直到下葬前,會開放民眾前往致意,並將在26日上午10點(台灣時間為4月26日下午4點)舉行葬禮,之後會移至羅馬的聖母大殿安葬。
目前,方濟各的遺體安放在聖瑪爾大之家小堂內的棺木中。
梵蒂岡:願他的靈魂能被三一真神的仁慈和愛庇護
擔任f教廷總管直至新教宗選舉產生的宗座總務(Camerlengo)法雷爾樞機主教(Cardinal Kevin Farrell)於21日上午9時45分,在聖瑪爾之家悲痛地宣布了方濟各去世的消息。他在梵蒂岡電視頻道上說:「最親愛的兄弟姊妹們,我懷著沉痛的心情宣布我們聖父方濟各(Holy Father Francis)的辭世。今天清晨7點35分,羅馬主教方濟各回歸天父的家了。
他的一生都致力於於服事上主和祂的教會。他教導我們以忠誠、勇氣和博愛活出福音的價值,尤其關愛最貧窮和最邊緣化的群體。教宗方濟各是主耶穌的真正門徒的典範,我們衷心感謝他並願他的靈魂能被上帝無限的仁慈和愛所接納和庇護。」
教宗的去世並不完全出乎意料。 2025 年 2 月 14 日星期五,方濟各因嚴重支氣管炎,數日後被送往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住院。他的臨床狀況逐漸惡化,他的醫生於2月18日星期二診斷出患有雙側肺炎。在醫院住了38天後,於3月23日出院,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的住所。
方濟各自幼就患有多種呼吸系統疾病,1957年,21歲的他在祖國阿根廷接受了手術,切除了因嚴重呼吸道感染而受損的部分肺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方濟各經常遭受呼吸系統疾病的困擾,甚至因流感和肺部發炎。2022年和2023年,手術和住院治療引發了有關方濟各可能辭去教宗職務的傳言,就像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之前所做的那樣。然而,教宗方濟各拒絕了辭職的想法,並堅稱他將留任教宗直至去世,這是教宗的傳統。
This is a picture of Pope Francis’ apartment at the Santa Marta house. The hotel was built in the 90’s. The old drafty papal palace was built in the 16th century. I’d pick Santa Marta House too. But it is actually far more comfortable than the old palace (and the heat works). pic.twitter.com/wEFv4JmX5t
Raymond Arroyo (@RaymondArroyo) May 21, 2024
生前指定長眠羅馬聖母大殿
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的死因是腦中風導致昏迷和心臟衰竭,在辭世前已陷入昏迷狀態。2024年4月,方濟各批准了教宗葬禮禮儀書的更新版本,該版本將指導尚未公布的葬禮彌撒。《羅馬教宗遺體處置條例》第二版引入了幾個新內容,包括教宗死後如何處理遺體。
《梵蒂岡新聞》報導,教宗去世後,醫療和教會當局正式「確認死亡」的程序,是在教堂裡進行的,而不是在他安息的房間內。根據宗座禮儀大師迪戈.拉維利大主教(Archbishop Diego Ravelli)介紹,已故教宗方濟各曾要求簡化葬禮儀式,並著重表達教會對復活基督身體的信仰。
願以神父和基督門徒的葬禮下葬
拉維利大主教說:「更新的儀式旨在進一步強調,羅馬教宗的葬禮是一位神父和基督門徒的葬禮,而不是這個世界上某個有權勢的人的葬禮。」
方濟各生前已指定希望逝後安葬於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t Mary Major),他在2022年6月29日簽署的遺囑中寫道:「我希望我的最後一段塵世旅程,能在這座古老的聖母大殿結束。」他在遺爥中表示,選擇此處安葬,是為了感謝聖母「溫順而慈母般的照料」。他在遺囑中表明墓穴要樸實、不加裝飾,且銘文只須刻上拉丁文教宗名「Franciscus」。
梵蒂岡為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賴清德總統在不同社群平台以中英文哀悼教宗辭世,感念教宗畢生追求和平與團結。總統府表示,教宗辭世是國際社會的損失,願他安息,除派遣特使參加教宗葬禮外,總統府與行政院將降半旗兩天以表哀悼。
美國總統川普21日聞訊後即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表示,他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將親赴羅馬參加教宗的喪禮場。川普發文寫下:「教宗方濟各安息吧!願上主保佑他及所有愛他的人!」白宮當天也在社群媒體X發文致哀,簡短寫下「安息吧,教宗方濟各」,並貼出川普2017年偕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在梵蒂岡和方濟各會晤照片。
川普也宣布,美國自21日起至教宗下葬當日的日落,全國政府機關、軍事基地及駐外使館降半旗致哀,表達對方濟各的敬意與懷念。
此外,身為天主教徒的副總統范斯在今年聖週期間與家人一起造訪羅馬,並於昨天(20日)上午11時30分左右,與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進行了短暫的私人會晤,雙方在復活節當天互祝佳節,方濟各並送范斯兒女三顆復活節彩蛋。范斯形容「這真是一次難以置信的經歷」,不料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教宗。
其實早先方濟各曾公開斥責范斯身為天主教徒,竟將神學論點作為推動移民政策的政治工具。在得知方濟各去世的消息後,范斯說:「我與全世界數以百萬計愛戴祂的天主教徒同感一心。見到他我很高興,儘管他顯然身體狀況欠佳。」范斯在X的貼文中寫道:「願上帝保佑他的靈魂!」
烏俄戰爭、以巴衝突雙方領袖均公開悼念
教宗生前致力於調解以巴衝突和烏俄戰爭,《梵蒂岡新聞網》報導,這兩大戰爭衝突的雙方領袖,在方濟各去世後均公開悼念。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訊息中表示,教宗「通過祈禱和促進團結來給予希望、減輕苦難。他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為烏克蘭人民祈禱。我們現在與天主教徒和所有在教宗方濟各身上尋找靈性支持的基督徒,一同哭泣」。
俄羅斯總統普丁不僅寄發唁電給梵蒂岡,也在克林姆林宮的網站上公布。普丁緬懷教宗說,他是個「非凡的人」,「正義與人類的偉大捍衛者」,他「促進羅馬天主教會和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對話」。他「在教宗牧職期間積極推動俄羅斯與教廷之間有建設性的互動」。
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向基督徒,尤其是向聖地的基督徒團體表達了哀悼之情。他在其X平台帳戶上稱,教宗方濟各是「信仰深厚」的人,有著「無窮盡的熱情」,「他一生致力於安慰窮人,在動盪的世界呼求和平」。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則在寄給梵蒂岡的唁電中稱,教宗方濟各是「寬容、愛與手足情誼的榜樣」,他是「和平與正義的真朋友」。
方濟各是在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卸任後,於2013年3月13日被選為新一任天主教領袖,並選定「方濟各」作為名號,也是史上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南半球和耶穌會的教宗。
出生於阿根廷的義大利移民家庭
方濟各於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義大利裔移民家庭,本名喬治.馬里奧.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父親是名會計師,母親是家庭主婦,他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長子。
在加入耶穌會並接受神職人員訓練之前,他曾擔任過保鑣、清潔工和化學家,並對足球和探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7歲時,他在一次前往傳統慶典的途中進了一間教堂舉辦告解後,因有所感而立誓成為神父,但他沒馬上告訴他人而是繼續接受教育。
1973年,36歲的方濟各擔任阿根廷耶穌會省會會長,1980年更被調任聖米格爾神學院擔任院長。1986年,他在德國法蘭克福完成了他的神學博士論文。1998年,他出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主教,2001年晉升為樞機主教。在領導阿根廷天主教會的這些年裡,他過著簡樸的生活,關注窮人,並在這個貧富懸殊的國家成為解放神學的倡導者。
2013年五輪投票後當選新任教宗
2013年2月28日,在教宗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問題辭職後,同年3月12日進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Conclave);經過5輪投票後,他被樞機團選為新任教宗,名號為「方濟各」,以此表明他願像亞西西的聖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一樣,將窮人和上帝的創造放在首位。
他繼承了一個陷入混亂的天主教會,該教會深陷金錢醜聞、梵蒂岡銀行醜聞以及神職人員性虐待兒童醜聞。他的任期一直充滿爭議,引起了進步派和傳統派的憤怒。
《華盛頓立場報》(The Washington Stand)指出,儘管教宗方濟各在他的演講和著作中非常強調上帝的仁慈以及與基督建立個人關係的必要性,但他被指責嚴厲批評保守和傳統主義的思想、做法和組織,而在很大程度上對進步的思想、做法和組織不予理睬。
例如,方濟各生前強烈批評川普的移民政策, 稱大規模驅逐出境是「恥辱」,甚至公開斥責皈依天主教的副總統范斯援引基督教的社會和道德神學來支持邊境安全。
他也一直直言不諱地反對墮胎,將墮胎行為比作僱用「殺手」,最近的《無限尊嚴》(Dignitas Infinita)重申並強調了天主教長期以來關於墮胎、避孕、同性戀行為以及較新的變性問題的道德教義,但之前出版的《受託祝福書》(Fiducia Supplicans)則規範了同性伴侶的祝福,引起了更大的爭議。因為該文件從技術上禁止對同性結合進行祝福,但允許個人為自己請求祝福,這導致該文件的條款被濫用 。
在方濟各擔任教宗初期,當被問及同志問題時,他回應說:「如果有一個人是同志,他尋求主且心懷善意,我有什麼資格去論斷這個人呢?」這樣的說法讓一些人感到欣喜,卻也讓保守派人士感到驚訝。他也經常公開反對死刑,並致力於讓教會支持廢除死刑。
他最重大的改革是日益頻繁地召開主教會議,藉此讓全球的的平信徒與主教,能更深入參與天主教會的決策過程。例如,他於2023年和2024年召開的主教會議中,探討教會未來的架構,並首次賦予普通信徒在會議中投票的權利,這在教會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問題也顯示出他作為改革者的本能。
在2014年和2015年召開的家庭主教會議,提出是否應由教區神父單獨決定,離婚並再婚的天主教徒是否可以領受聖體的建議時,他表示:「聖體聖事不是完美者的獎賞,而是軟弱者的良藥與食糧。」但保守派樞機主教表示,他給天主教徒帶來了困惑。
呼籲人們重新思考環境問題
方濟各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他呼籲人們重新思考環境問題。他於2015年發表以生態環境為題的通諭《願你受讚頌》(Laudato Si)批判了消費主義、環境惡化和全球暖化,並敦促人們採取「迅速統一的全球行動」,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他關於生活、靈性和耶穌誕生的著作,都是暢銷書。此外,他和以往教宗一樣,一直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和平倡導者的角色。2024年3月,他提出不應以舉白旗為恥,換句話說,應與俄羅斯談判和平,這一建議引起極大關注。
今年2月24日烏俄戰爭3週年前夕,方濟各指出,這對全人類來說,是個「痛苦和恥辱的紀念日」!除了再次向飽受磨難的烏克蘭人民表達關懷之情,他也邀請信眾記得所有武裝衝突的受害者,並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全中東,以及緬甸、基伍和蘇丹祈求和平的恩典。
但與中國的關係才是方濟各最具爭議之處。2018年,中國政府與梵蒂岡簽署了一項協議,允許北京對受羅馬管轄的地下教會擁有更多控制權;這意味著中國政府獲得了梵蒂岡認可的宗教權力,該協議後來又經過多次續約,但中國大量基督徒的宗教自由仍然受到阻礙。
關愛邊緣群體對全球天主教徒影響深遠
方濟各關愛邊緣群體,儘管它並非沒有受到批評和爭議,但它對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產生持久的影響。他可說是近代最受歡迎的教宗之一。因為他以寬容、憐憫的態度看待人性,並關心環境和移民問題;他的這些特質也贏得了其他基督教派信徒,甚至非信仰人士的敬佩。
雖然他在許多方面仍是一位傳統的天主教徒——喜歡簡樸的天主教敬虔儀式,堅決反對墮胎,並堅信只有男性才能擔任神職人員,但他對普通人的生活,卻比其他高級神職人員更能理解與同理。
此外,儘管他提拔了幾名女性擔任梵蒂岡官員,但在女性任命問題上卻絲毫沒有讓步,甚至不允許女性擔任執事。
儘管如此,這位來自阿根廷、來自自稱是邊緣地區的神職人員,卻能夠講多國語言,並讓許多人重新信任他們的信仰,這也是他作為教宗給世人最偉大的禮物。
(資料來源:Vatican News, Facebook, Premier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