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基督徒艺人在复活节前重唱三世纪赞美诗
Image-Description

著名基督徒艺人克里斯·汤姆林(Chris Tomlin)和本·菲尔丁(Ben Fielding)重新演绎了一首在古埃及纸莎草纸上发现的三世纪赞美诗,并在复活节前发布了这首歌的现代版本。

据《Baptist Press》报道,这首歌曲名为《第一首赞美诗计划》(The First Hymn Project),于上周五在全球首次发布。周一开始还将播出配套的纪录片,介绍学者们对这首歌曲的见解。

这首赞美诗可追溯到大约公元250年,一个世纪前在埃及的废墟中被发现,并保存在牛津大学。约翰·迪克森(John Dickson)是惠顿学院让·克瓦姆(Jean Kvamme)圣经研究和公共基督教杰出教授。他认识到这首赞美诗对当代基督徒的历史和神学意义,于是这首赞美诗开始重现于世。

迪克森意识到,这首赞美诗早在公元 325 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之前就明确阐述了三位一体的概念。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学者们认为尼西亚大公会议是正式确定三位一体教义的重要里程碑。

迪克森说:“这清楚地证明,基督徒很早就在歌颂三位一体的信仰。”

纸莎草纸上约有五分之一的赞美诗原文和旋律缺失。然而,残存的片段揭示了歌词的深刻内涵,歌颂上帝是 “所有美好礼物的唯一赐予者”。这句话与异教徒对宙斯的描述形成了直接对比。

面对为现代敬拜改编这首赞美诗的任务,迪克森与艺人汤姆林和菲尔丁合作。汤姆林被《时代》杂志誉为可能是世界上歌曲最常被传唱的艺人,而菲尔丁则是格莱美获奖作曲家,以脍炙人口的敬拜歌曲如《何等荣美的名》(What A Beautiful Name)和《大能拯救》(Mighty to Save)而闻名。

音乐人将迪克森对希腊原文的翻译与对古老旋律的现代重新诠释相结合。

菲尔丁说:“我们知道,要使这首歌曲在现代教会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重新诠释其音乐,尤其是旋律的部分。”

最后的录音以埃及科普特基督徒演唱的一段开始。

迪克森解释说,最初的旋律很可能是三世纪异教徒熟悉的流行曲调,甚至可能用于崇拜宙斯等假神的歌曲中。这种选择使这首赞美诗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挑衅性。

迪克森指出:“如果你是宙斯的信徒,这首歌就非常具有对抗性”。他指出歌词大胆地将基督教的上帝定位为优越者。

对于菲尔丁来说,将这首古老的赞美诗带给当代听众是他所从事的最有趣的项目之一。菲尔丁说:“我不知道如此重大的发现就这样安静地在英国沉睡着。”

他认识到,该项目有可能将现代崇拜者与早期基督徒的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他们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信仰。

最初的希腊文赞美诗约有35个单词。据《The News-Enterprise》报道,迪克森将其翻译为“当我们向圣父、圣子、圣灵唱圣歌时,让万籁俱寂,让闪耀的星辰不再发出声音,让奔腾的江河静止不动,让所有的力量呼喊回应,阿门,阿门,大能、赞美和荣耀永远归于我们的上帝,一切美好恩赐的唯一赐予者。阿门,阿门。”

这次合作还将拍摄一部纪录片,让神学家和学者们提供更深入的见解。特别放映和音乐会定于周一在加利福尼亚州拉米拉达的比奥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举行。周二在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举行。

菲尔丁说,这首赞美诗所反映的三世纪基督徒坚定不移的信仰尤其让他深受启发。他注意到,他们在遭受重大迫害和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赞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