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基督徒,初加入教会时,常期待都是别人来服事、餵养、关心自己。然而,神不是要人们把教会变成俱乐部,以为加入会员就意味拥有特权福利。
相反地,神把基督徒放在教会裡,是要去服事、关心他人、为领袖祷告,学习、教导、奉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要为了福音的缘故而付出性命。
许多教会之所以微弱,是因会友把「会友资格的意义」给颠倒。现在,是「矫正过来」的时候,是「成为合神心意的教会会友」的时候,是「付出」而非把一切视为理所应得的时候。
错误观念:把教会当成俱乐部
俱乐部只要付费入会,就可以有人来照料你,并享受悠閒时光。
遗憾的是,许多教会会友也存如此观念来看待会友身分——
「牧师,听好了,你可别忘了是谁付你薪水的。」
「我给教会这么多钱,可不是为了来听冗长证道的。」
……
这类评论跟圣经观并不相符,反而较符合俱乐部。
对这类人来说,会友身分的重点在于——
「接受」而非「付出」。
「被服务」而非「服务人」。
「权利」而非「责任」。
「理所应得」而非「牺牲奉献」。
此种错误会友观,把十分之一和一般奉献视为会友应尽义务,而不是无条件、乐意献给神,且只要自己已尽到义务,就理所当然拥有一长串特权和期待。
圣经怎么说?
关于教会的会友身分,圣经究竟是怎么说的?汤姆.雷纳整理出以下四点。
1.会友身分意味着我们都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约有好几处经文清楚描绘会友身分,其中较长一段在哥林多前书12-14章。
12章,以「一个身子有许多肢体」的隐喻来说明教会。
13章,确立凡教会的会友,无论态度和行为皆以「爱」为中心。
14章,回头讲哥林多教会因「把会友身分的概念搞错」,而致问题发生。
其实,圣经对会友/肢体的解释,与「世俗文化」不同。
哥林多前书12:27-28,保罗提到:「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都是肢体。神在教会所设立的……。」
保罗又以「身体」为隐喻,进一步解释,各肢体有些是眼睛,有些是耳朵,有些是脚和手。意即,会友组成了教会整体,每一部分皆不可或缺。
2.会友身分意味着我们虽不同但仍共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若具俱乐部会员身分,就是付钱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但教会会友身分,则是人人各有角色和功能。
因此,每一部分都有其工作,否则整个身体会受苦。教会会友的合一裡,有多元的美。
圣经说得很清楚,若有一个肢体不起作用,整个身体就不能好好发挥功能。但,若有一个肢体发挥功能,整个身体就一同快乐,且更加健壮。
3.会友身分意味着我们言行全部都以圣经所说的爱为根基
教会会友身分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真诚的、合乎圣经的、无条件的爱。每人若能谨遵爱的塬则,必有健康的教会。
哥林多前书13章提到一些「关係上的塬则」——爱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若遵守这些关係上的塬则,就足以为绝大多数教会带来復兴。你我爱教会的会友,非因他们很可爱,而是不可爱也要爱。
4.会友是发挥功能的成员
以世界观点来看,若想维持俱乐部会员身分,只要按时缴会费,就可让你每次去都有人来为你服务。
以圣经观点来看,若要维持合乎圣经的会友身分,则需多多奉献,且毫不犹豫地服事。
而,以现下教会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个人可以一直在许多教会名册上,却从未出席聚会、也不曾奉献,仍在这些教会维持有效的会友身分,被保留会籍。因为,这是人所製造——「以人为中心、靠人维持的会友制度」。
实则,此跟圣经教导的完全相反,这并非合乎圣经所说的会友身分。合乎圣经的教会会友是发挥功能的会友。
保罗讲到教会,之所以用「身体」作隐喻,有两个塬因:
1.身体是「合一的整体」。照样,教会也当在使命、宗旨、事工与活动上合一。
2.身体不但合一,且由许多肢体组成。
教会每一成员都应在教会中发挥功能,所谓无作用/不活跃的会友是修辞法;从圣经来看,事实上,应没有这种会友存在才是。
每个人各有不同恩赐与才能,大家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为何,圣经劝勉神儿女要认识自身恩赐和才能,为的是发挥最大功用来服事教会以荣耀神。若你我是合乎圣经的会友,就当发挥作用。
汤姆.雷纳提醒,有一问题当扪心自问,也在祷告中求问神:「该怎么尽我所能,服事我的教会?」而不应问:「我应不应该服事我的教会?」
从圣经角度来看,如果你是会友,就必须是发挥作用的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