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两座受毁的古老教堂重新开放
伊斯兰国占领期间遭毁近十年后,伊拉克摩苏尔两座历史悠久的教堂经修复后正式重新开放。教堂重启也标志着该地区信徒难得迎来复兴。
周三,当地居民、神职人员及国际官员齐聚一堂,共同为圣托马斯教堂(Church of Saint Thomas)揭幕。这座叙利亚东正教圣地可追溯至七世纪。同时启用的还有迦勒底天主教会阿尔塔希拉教堂(Chaldean Catholic Church of Al-Tahira,亦称The Immaculate)。
来自摩苏尔的27岁信徒法迪(Fodi)接受《Vatican News》采访时表示,这两座教堂的重新开放对流离失所的信徒而言是“希望的象征”。他为参与修复工程,接受了三年的培训。
“这向海外信徒表明,当地情况已好转,他们可以返乡定居,”他如是说。
两座教堂均位于摩苏尔古城。该地区曾于2014至2017年间被“伊斯兰国”控制。圣托马斯教堂在此期间被改作监狱,塔希拉教堂则遭轰炸沦为废墟。
教堂修复工程始于2022年,是地区复兴文化地标计划的重要部分。专注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阿里夫基金会”(Aliph Foundation)牵头实施该项目,并与伊拉克国家文物遗产委员会合作。总部位于巴黎的天主教慈善机构“L'Oeuvre d'Orient”在法国国家遗产研究院指导下,负责日常修复工作。
据天主教非营利媒体《Zenit》报道,摩苏尔的基督徒人口曾占全市14%,如今在近200万人口的城市中已缩减至不足60户家庭。
仪式结束后,摩苏尔迦勒底主教纳吉布·迈克尔·穆萨(Najeeb Michael Moussa)表示:“这些教堂不仅是石头构筑的建筑,更是信仰、历史与社区记忆的载体。”
他补充道,修复工程彰显了“信仰虽受创却永不熄灭”的信念。每一声钟鸣“不仅呼召信徒,更是对未来的呼唤”。
施工团队首先清除遗址地雷与爆炸物,随后展开重建。精心修复的部分包括圣托马斯教堂13世纪的雪花石膏大门——这扇由当地名为“法尔什”大理石雕刻的门扉,生动展现了基督与十二使徒的场景。
据《Zenit》报道,诺曼底科尼尔·哈瓦尔(Cornille Havard)铸造厂铸造的教堂钟声如今再度响彻摩苏尔。该铸造厂曾修复巴黎圣母院的钟体。
钟体铭文包含“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与“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等经文。
圣托马斯教堂的重新祝圣仪式以东正教仪式举行,而塔希拉教堂的重新献堂礼则于周四举行。
这两座教堂共同举办的落成典礼,标志着这些建筑正式向摩苏尔民众重新开放。
据《叙利亚通讯社》报道,伊拉克迦勒底教会领袖路易斯·拉斐尔·萨科(Louis Raphaël Sako)宗主教主持塔希拉教堂的重启仪式。叙利亚东正教宗主教莫尔·伊格纳修斯·阿弗拉姆二世(Mor Ignatius Aphrem II),、伊拉克文化部长艾哈迈德·巴德拉尼(Ahmed al-Badrani)、尼尼微省省长阿卜杜勒·卡迪尔·达希尔(Abdul Qadir al-Dakhil)、法国大使帕特里克·杜雷尔(Patrick Durel)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东方救济会代表共同出席。
萨科称此次重启“不仅是修复石块,更是重建信任——向摩苏尔乃至整个伊拉克人民传递和平与希望的讯息”。他提及摩苏尔曾有13座迦勒底教堂和3座修道院,如今大多荒废。他提醒与会者:“早在七世纪末穆斯林到来之前,摩苏尔便是基督教的坚固堡垒。”
他呼吁人们建立相互信任且具有人性、如同兄弟和同胞般的关系,并警告极端主义和宗派主义永远无法建立国家并带来和平。他强调必须在兄弟情谊、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价值观基础上重建社会。
针对伊朗支持的巴比伦运动(伊拉克政党,由雷安·基尔达尼领导),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基督徒没有民兵组织。若存在此类团体,就是与基督教伦理无关。我们也不会承认它。”
他敦促伊拉克基督徒必须能在完善的法律、政治和安全战略下享有充分平等的权利。
据信圣托马斯教堂建于使徒多马前往印度途中停留之地,而塔希拉教堂则纪念1743年圣母显灵庇护摩苏尔免遭波斯入侵的传说。两座教堂长期作为摩苏尔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团结纽带。
教堂的修复工程是阿里夫“摩苏尔马赛克”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修复冲突中受损的文化地标。重建前,施工团队需清除“伊斯兰国”遗留的地雷与未爆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