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福音联盟任命史上首位以巴裔领袖

阿拉伯基督教领袖博特鲁斯·曼苏尔(Botrus Mansour)被任命为世界福音联盟秘书长,承诺为跨越各大洲、不同文化及多元传统背景的全球福音运动搭建桥梁。

这位出生于拿撒勒的律师、教育家及资深教会长老在接受《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独家专访时表示,此次任命既出乎意料,亦是神圣的呼召。

“我爱主,也爱祂的教会,”他说,“我的初衷始终是为坚固教会,激励牧者与信徒更亲近主。我相信主赐予我的恩赐,如今愿为普世基督的身体效力”。

世界福音联盟成立于1846年,由各国及地区联盟组成,代表全球约6亿福音派信徒。该组织将于10月27日至31日在韩国首尔召开下届大会,届时曼苏尔将正式就任联盟秘书长。

曼苏尔坦言,鉴于该组织的全球影响力,申请这一职位时怀着谦卑之心。“候选人阵容庞大,而我来自一个现实极其复杂的小国,”他表示,“某种程度上,我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在祷告并获得朋友们对其资质的肯定后,他提交了申请。数周后,他得知自己已进入最终三名候选人名单。

数日后,他在参加每周家庭圣经学习时收到一封确认任命的邮件。“当时我们正在研读《腓立比书》,”他回忆道,“我打开邮件静静阅读,无人察觉。但这真是美妙的印证。我感谢主为我敞开了大门”。

拿撒勒的根源:家庭、信仰与正义热忱

曼苏尔的人生故事扎根于加利利小镇拿撒勒——这座以耶稣童年故乡闻名于世的城邦。他的父亲是希腊天主教徒,母亲是希腊东正教徒。父亲作为开创性记者,成为“首位在希伯来语主流报纸《Haaretz》工作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母亲则是迦拿村首位高中毕业的女性,在拿撒勒浸信会学校完成学业。

因父亲从事新闻工作,1967年六日战争后全家迁居东耶路撒冷,在穆斯林邻里环绕的阿拉伯社区生活。后来父亲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拉斯金学院奖学金,全家迁居两年。蒙苏尔在那里完成了小学教育。

“我可以告诉别人我在牛津上过学——虽然只是小学,不是大学,”他开玩笑说。回到拿撒勒后,他继续在浸信会学校就读,高中时期在那里建立了对基督的个人信仰。他的兄弟姐妹很快也跟随他的脚步。

“那段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家庭,”他说,“信仰变得个人化,不再只是世代继承”。

出于对正义的热忱以及在写作和公众演讲方面的天赋,曼苏尔被法律吸引,进入希伯来大学攻读法律。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先是学习经济学,后来才被法学院录取——但他坚持了下来,决心成为一名律师。

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以色列基督徒学生团契(全球IFES运动的当地分支),最终担任学生会主席。他表示,这些年的事工经历深化他对门徒训练的委身,以及在以色列校园见证福音。

律师、教育家、教会长老:在拿撒勒奉献的一生

毕业后,他在拿撒勒独立执业律师。他还迎娶了大学时结识的阿比尔(A’bir)为妻。两人定居拿撒勒,积极参与当地教会生活。

2001年,曼苏尔受邀离开律师行业,出任母校拿撒勒浸信会学校的校长。这所创立于1935年的学校拥有约1,000名学生,涵盖幼儿园至12年级,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坚定的基督教价值观著称。

“正因其卓越声誉,我们得以敞开大门传扬福音,”他如是说。全校学生——包括20%的穆斯林学生及多数来自天主教和东正教背景的学生——均参加礼拜和圣经课程。

该校不仅以严谨的学术闻名,更以培育品格与信仰著称。曼苏尔称其为“教育与基督教见证交融的特殊场所”。

他的妻子阿比尔曾担任教育顾问,也在该校工作过,后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夫妇俩共同养育了三个子女,均毕业于拿撒勒浸信会学校。

长子是位医生,与另一位医生结为连理,夫妇俩正期待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也是曼苏尔夫妇的首个孙辈。

次子曾获罗德奖学金,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研究,现于耶路撒冷开展博士后工作。幼女正在海法大学攻读传播与媒体专业研究生学位。

“我拥有幸福的家庭,”曼苏尔表示,“妻子是家庭的粘合剂,是我最坚实的后盾与人生伴侣,是我一生的挚爱。”

除法律及教育工作外,曼苏尔长期投身福音派事工。他协助在拿撒勒建立新浸信会堂,担任长老长达十五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无牧师状态。至今他仍坚持讲道并为礼拜提供英语翻译。

他还曾担任拿撒勒村指导委员会成员,该活态历史遗址通过复原一世纪加利利风貌来讲述耶稣的故事。“这是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他说,游客可在此看到仍在运转的橄榄压榨机、葡萄酒压榨机以及基督时代的重建民居。

多年来,该遗址接待了数十万游客,他们沿着“寓言步道”漫步,体验一世纪的日常生活场景,并在特定环境中聆听耶稣的教诲。许多人深受触动,带着深刻的属灵体验离开——圣经故事在此鲜活重现的场景令他们动容。

这些举措彰显了他坚信:尽管福音派在以色列属少数群体,但通过忠实见证仍能产生巨大影响力。

“让我们的群体可见”:阿拉伯福音派的历史性时刻

曼苏尔出任世界福音派联盟秘书长一事,在拿撒勒及更广阔地区引发热烈祝贺。

“人们无比激动,深感自豪,”他说道,“我收到数百甚至数千条祝贺——不仅来自福音派信徒,还有其他圈子的朋友和熟人。有些久未联系的人也特意发来祝贺。”

在以色列的阿拉伯福音派群体中,此次任命具有象征意义。数十年来,阿拉伯福音派始终是少数群体——常遭国家与主流基督教传统双重边缘化。因此,曼苏尔当选全球领袖具有历史意义。

“这不仅关乎我个人,”他表示,“它让我们的群体获得可见度,宣告我们属于全球福音派大家庭。”

身处两个世界之间: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的独特身份认同

曼苏尔坦率地谈及自身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我既是以色列人,也是巴勒斯坦人,”他说,“当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时,我便置身于两难境地。”

这种现实使他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与视角的差异。作为阿拉伯基督徒生活在穆斯林占多数的社区,让他对穆斯林的关切产生共鸣。作为犹太人占多数国家的以色列公民,他也学会理解犹太人的立场——无论是世俗还是宗教视角。

在基督教群体中,福音派属于少数派,常遭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的质疑。“这教会了我共情,”他坦言。

曼苏尔承认自己的身份对各方都可能构成挑战,但相信这使他具备独特优势来促进对话。

“对许多福音派信徒而言,看到一位身居全球重要职位的巴勒斯坦基督徒,或许会让他们大开眼界,”他表示,“这让我们的群体获得了可见度,我为此感到欣慰。我希望能成为不同神学派别之间、以及对圣地持有截然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的桥梁。”

他强调自己无意涉足党派政治,但希望自身存在能促进理解。

“对某些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者而言,存在一位既是基督徒又是巴勒斯坦人的事实——尽管他们可能呼吁巴勒斯坦人离开这片土地——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对我身为以色列人却是福音派的身份,巴勒斯坦人同样可能感到困扰。我不求成为众人的一切,但也不愿对所有人毫无意义”。他补充道,自己的目标是践行基督般的精神,跨越鸿沟凝聚人心。

援引耶稣在《八福》中的教导及对门徒“作和平之子”的呼吁,他补充道: “或许我的身份能促成对话,让人看见彼此需求,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按上帝形象所造。即使难以理解,我们也绝不能毁掉对方身上上帝的形象——即便对方被视为敌人。”

曼苏尔表示,他持续为圣地和平与加沙战争终结祈祷。

在核心真理上团结一致:全球福音派家庭的愿景

他认为这段经历也使他能够在全球教会与福音派信徒所处的复杂社会之间架起桥梁。

谈及以色列时他表示:“这里既有极端自由派人士,也有极端保守派人士,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群体。我曾与所有这些群体共同生活过,这或许帮助我更理解他们并保持敏感。”

曼苏尔希望向世界福音派联盟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在信仰本质上保持团结,在其他事务中彼此接纳。

“我们共同持守基督的神性、圣经的权威、救恩的福音,”他强调,“这些是信仰的基石。其余议题上,我们必须接纳彼此的差异。许多时候,次要问题被过度放大到信仰本身的地步。”

他以以色列问题、女性角色或加尔文主义等神学争论为例,指出这些争议可能使人们偏离福音核心。

“与此同时,耶稣呼召我们彼此相爱并传扬福音,”他说,“这才是我们应当专注的。”

曼苏尔强调,福音派不仅要强调个人归信,更要推动社区变革。

“我们蒙召引领人们认识耶稣,”他说。“但我们更要彰显耶稣能改变社会——婚姻关系、商业运作、人际相处之道。借着圣灵,一切都可向善转变”。

他期盼教会能更清晰地发声倡导和平与公义。“我渴望全球教会在这类议题上发出更强有力的声音,”他表示,“不是为了分裂,而是见证耶稣带来更美好的道路”。

当被问及对世界福音派联盟的愿景时,曼苏尔表示要从倾听开始。“我没有预先设定的蓝图,”他解释道,“首先需要倾听——倾听理事会、区域及国家联盟、全体工作人员的心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辨明上帝呼召我们去完成的使命”。

他承认全球福音派信仰的多样性。

“这个组织声称代表6亿福音派信徒——而你会发现6亿种观点,”他微笑着说,“但只要我们坚守核心信仰,在次要议题上包容差异,就能携手前进”。

曼苏尔将于今年十月在首尔举行的世界福音派联盟大会上正式亮相。

“我衷心希望大会能以团结的姿态闭幕,凝聚'将耶稣带向世界'的共同愿景,”他表示,“若众人能放下个人私心与细微神学分歧,团结在世界福音派联盟的旗帜下,这必将蒙主喜悦,成为世界的祝福”。

他坦言这并非易事。“口号'团结'说来简单,但解决分歧问题却很艰难,”他坦言,“但我们终究是圣经子民。若能放下枝节,持守核心——耶稣的福音——必蒙祝福”。

曼苏尔总结其核心理念时表示:“我力求效法基督,凝聚人心。耶稣是和平之君,祂要求我们成为和平使者。这正是我的使命。”

本文原载于《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

What's hot
View All